美國皮膚專科醫師Sandra Lee的擠痘視頻最近爆紅, 據說讓很多人都看出了快感。 不僅如此, 很多人從她的視頻發現, 擠痘是一件多麼簡單的事情!似乎有幾樣簡單的工具, 搭配幾個簡單的擠壓動作就能完成?事實恐怕不是這樣!來聽聽皮膚科醫生關於“痘”建議。
什麼是痘痘?對大眾來說, 青春痘只分成“小顆”跟“大顆”。 學術分類則從最輕微的微粉刺、黑頭/白頭粉刺、發炎粉刺、膿皰痘、囊腫痘直到群聚潛痘坑, 最兇狠的還有伴隨發燒的惡性痘(Acne fulminans)。 後續疤痕問題至少有輕紅痘印、褐黑色斑、凹陷痘疤、微凸肉芽、疤痕結節甚至蟹足腫增生。
Advertisiment
一般單純或小發炎粉刺, 只要不過度化膿, 皮膚科醫生並不建議“擠痘”。
不建議的理由很簡單:單純的毛孔堵塞, 只要經過一段時間(自然)排除, 局部幾乎不留下痘斑, 遑論痘疤。 萬一患者擠痘過程手法太粗魯、器械不乾淨、事後衣物污染......這些因素可能會造成局部化膿甚至更大範圍感染, 還可能出現更嚴重的問題。 醫療上, 除非有明顯證據支持, “不動”必然比“躁動”安全許多。
囊腫型的大痘也許必須擠。 “必須”的理由也容易理解:人體對細菌感染的自救依靠著白細胞與免疫蛋白;如果膿皰過大, 白細胞或免疫物質不易滲入, 確實可能導致癒合困難,
Advertisiment
聽不懂?我換成白話文說吧:如果一個城市只有1萬人, 任何叛變的個人都很容易被員警發現, 不容易釀成重大傷害。 但是在一個千萬甚至上億人口的巨大都市, 員警就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破壞分子。 一般認為每立方超過1億個細胞, 也就是膿痘超過1cm大小時, 單純依靠白細胞、免疫蛋白與口服藥物的逐漸滲入, 療效很難掌握。 這時候最合理的思維就是“擠去膿皰, 減少細菌總量, 幫助皮膚快速鎮定, 逐漸自我修復”。 是的, 比較大的膿皰在成熟化膿狀態下, 皮膚科醫生考慮正確手法擠去, 以加速皮膚自我修復。
談談正確的“手法”膿痘的長相大約像這樣:錯誤壓入內部的表皮、細菌與皮脂、白細胞......大量發炎物質與廢物充斥在一個狹小的壓迫空間,
Advertisiment
皮膚科醫生訓練過程中, 前輩醫師都會教導正確的擠痘手法。 “正確”這兩個字, 除了外科無菌操作的基本原則, 還有真正擠壓過程的考慮。
我們來看看擠痘的正確原則:
首先, 任何擠痘都必然造成傷口。 傷口除了增加細菌感染機會, 過度的擠壓傷害、皮下出血也使得青春痘的色素沉澱變得更嚴重。 因此“減小傷口嚴重程度、數量與大小”是最基礎的考慮。
“在肌膚監測下, 使用安全食用油泡軟粉刺,
Advertisiment
雖然傳統皮膚醫學告訴我們, 任何皮下出血最終會被吸收。 然而實際的肌膚監測過程中, 我們還是發現皮下瘀青有機會長久存在。 世俗所說的“老痘印”或“老痘斑”, 甚至是“痘疤”, 往往跟擠壓後的陳舊瘀青相關。 為了避免留下很醜的疤痕, “無菌且無傷害挑除”一定是膿皰排除的首選。
如果上面手法沒有辦法將深部的較大粉刺排出, 醫師卻堅持必須清除該膿瘡。 這時多半採取“從週邊深部輕柔按摩、擠壓”的方式協助膿汙排出, 以避免產生內部破裂的結締組織發炎為最重要考慮。
大多數人看到小孔內的堵塞,
Advertisiment
談完“醫師專用”的安全手法, 我們來談談“居家擠痘”的主要風險。
我特別到Youtube看了幾個“爆紅的Dr.Sandra Lee擠痘”的視頻, 以一個每天處理囊腫粉刺的皮膚科醫生看來, 這些視頻確實符合“很爽、很紓壓、看出了快感”的視覺觀感, 一百多萬人次的訂閱紀錄......這個, 真的可以理解!但是肌膚監測的經驗告訴我, 人類“擠壓=紓壓”的天性,實際運用上很可能導致幾個風險:
1.危險區域的青春痘,千萬別自己擠!
微整形盛行後,“危險三角(dangerous triangle)”這名詞更為人周知。
所謂的臉部危險三角區域,除了傳統認知的“眉間與兩嘴角形成的正三角”,印堂區域(兩眉到鼻尖的倒三角)也是個明顯危險區域。這些區域的特色是血管豐厚,而且距離腦、眼內部血管很近,青春痘或其他膿皰如果破潰於此,很容易就會導致腦部繼發性☆禁☆感染。因此臉部中間區域的青春痘,一定要避免錯誤的擠壓,更何況是患者自行擠壓。
2.除了“某些地方不該擠”,擠壓的手法也很重要
前面提過,無論囊腫大小,只要正在發炎,該粉刺或青春痘的內部包膜一定相對脆弱。這時再加上錯誤擠壓方式,將這些發炎的膿汙硬生生壓入血管豐富的周圍真皮組織,局部結締組織發炎恐怕是免不了的。結果可能就是更深的凹洞與更嚴重、更廣範圍的疤痕。
如果運氣再差一些,污穢的膿血進入了更深層的皮下脂肪區域,輕則周邊脂肪發炎,重則隨著血流四散,出現大範圍的細菌感染,甚至是全身性的敗血症,也並非不可能的事。
3.手法正確?還要“無菌”!
說到“造成傷口”,再笨的人也會考慮無菌觀念。是的,現代人對於“避免細菌感染”確實有基本理解,但是真正的“無菌操作”遠比各位想像的複雜多了。
首先是空間的無菌。各位可能注意到了,即便是“擠痘痘”這麼簡單的事,醫院多半都會特別空出一個診間(甚至是“門診手術室”),目的就是盡可能在比較乾淨的空間,儘量避開無心的污染可能。各位自行在家擠痘痘,講究的就在書桌前;門診經驗也不乏聽說浴室鏡前(同時也是廁所)、飯桌(油膩)、鞋櫃鏡前(各類微生物......),甚至邊走邊擠(迎面吹來的......例如PM2.5)。各位這麼隨興,擠完之後又隨便找張衛生紙(例如擦過鼻涕的紙),這樣的感染概率怎麼可能不高呢?
如果再細談手法,從清潔劑洗手、酒精消毒手部(大多達不到“手術室刷手消毒”的繁複),戴上消毒手套,(酒精)消毒患者局部皮膚、高壓蒸汽或紫外線消毒過的無菌器械、無菌紗布、正確的擠壓手法(避免內破)、正確且完整挖取殘餘包囊(包囊)、必要的傷口縫合、局部再度殺菌或抗菌藥膏塗抹(擠出來的膿血是污穢的,必須再度消毒)到最終的局部包紮,這十多個程式下來,我還沒提醒“請佩戴外科手術口罩,以避免與患者溝通時飛沫濺入傷口”呢!什麼?您擠痘痘的時候,旁邊還有蒼蠅嗡嗡地飛來飛去?
再談“包囊”身為臺灣非常受尊敬且受歡迎的皮膚科普作者,我一向奉行“講清楚但不恐嚇讀者”的道德原則。但是“自己擠痘痘”這件事,基本上只要講清楚就接近於恐嚇了......
如果各位仔細看網路上所有的擠痘痘影音視頻,對於“把整個殘餘包囊挖出來”一定不陌生。如同前面所說,皮膚科醫生考慮以正確手法擠壓,必然都是比較大型的囊腫痘痘了。這些囊腫有個共同的特點:它們的結構漸漸傾向表皮囊腫(又稱“粉瘤”),腺體堵塞部位往往伴隨著部分角質細胞構成的包囊。
很拗口嗎?簡單地說,就是大型的囊腫型青春痘往往有個角質細胞結構的外鞘。除了乾燥皮脂之外,源源不絕的新生角質也是這些較大型粉刺的主要內容物。如果醫師只是擠掉粉刺內容物,沒有清除殘餘包囊,後者在一段時間後又會再產生更多角質廢料,使粉刺重新發炎腫脹。一次又一次地發炎腫脹,最終還是個破潰的、難以收拾的疤痕結局。所以醫師一定要同時處理包囊。
從各種網路影音視頻,各位可以發現“挖出包囊”根本是個高難度的技術活——必須完整挖除包囊,又不能造成太深的後續疤痕。即便各位非常勇敢地堅持居家自行擠壓,我相信“無菌、低傷害地清除包囊”這件事,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高難高危任務。
別“擠”出疤痕來!身為資深皮膚專科醫師,一生擠過難以計數、令人感到快感(噁心)的噴膿、爆粉、溢血......各種青春痘,我完全可以理解各位看到(男朋友臉上)痘痘“必欲擠之而後快”的衝動。
跟各位解釋過“為什麼醫師必須擠掉某些青春痘?”“應該如何正確地擠壓青春痘?”還有“擠痘有哪些感染與美容上的風險?”我希望各位真正聚焦在“誰,才有能力安全地擠去您的痘痘?”“誰,才能真正保障您的健康與美麗?”這個議題上。是的。某些青春痘應該擠,必須擠了才能真正痊癒。但是動手擠痘的人,必須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專業醫師。忽略安全的一時快感,恐怕帶給您後續無窮盡的美麗遺憾。
人類“擠壓=紓壓”的天性,實際運用上很可能導致幾個風險:1.危險區域的青春痘,千萬別自己擠!
微整形盛行後,“危險三角(dangerous triangle)”這名詞更為人周知。
所謂的臉部危險三角區域,除了傳統認知的“眉間與兩嘴角形成的正三角”,印堂區域(兩眉到鼻尖的倒三角)也是個明顯危險區域。這些區域的特色是血管豐厚,而且距離腦、眼內部血管很近,青春痘或其他膿皰如果破潰於此,很容易就會導致腦部繼發性☆禁☆感染。因此臉部中間區域的青春痘,一定要避免錯誤的擠壓,更何況是患者自行擠壓。
2.除了“某些地方不該擠”,擠壓的手法也很重要
前面提過,無論囊腫大小,只要正在發炎,該粉刺或青春痘的內部包膜一定相對脆弱。這時再加上錯誤擠壓方式,將這些發炎的膿汙硬生生壓入血管豐富的周圍真皮組織,局部結締組織發炎恐怕是免不了的。結果可能就是更深的凹洞與更嚴重、更廣範圍的疤痕。
如果運氣再差一些,污穢的膿血進入了更深層的皮下脂肪區域,輕則周邊脂肪發炎,重則隨著血流四散,出現大範圍的細菌感染,甚至是全身性的敗血症,也並非不可能的事。
3.手法正確?還要“無菌”!
說到“造成傷口”,再笨的人也會考慮無菌觀念。是的,現代人對於“避免細菌感染”確實有基本理解,但是真正的“無菌操作”遠比各位想像的複雜多了。
首先是空間的無菌。各位可能注意到了,即便是“擠痘痘”這麼簡單的事,醫院多半都會特別空出一個診間(甚至是“門診手術室”),目的就是盡可能在比較乾淨的空間,儘量避開無心的污染可能。各位自行在家擠痘痘,講究的就在書桌前;門診經驗也不乏聽說浴室鏡前(同時也是廁所)、飯桌(油膩)、鞋櫃鏡前(各類微生物......),甚至邊走邊擠(迎面吹來的......例如PM2.5)。各位這麼隨興,擠完之後又隨便找張衛生紙(例如擦過鼻涕的紙),這樣的感染概率怎麼可能不高呢?
如果再細談手法,從清潔劑洗手、酒精消毒手部(大多達不到“手術室刷手消毒”的繁複),戴上消毒手套,(酒精)消毒患者局部皮膚、高壓蒸汽或紫外線消毒過的無菌器械、無菌紗布、正確的擠壓手法(避免內破)、正確且完整挖取殘餘包囊(包囊)、必要的傷口縫合、局部再度殺菌或抗菌藥膏塗抹(擠出來的膿血是污穢的,必須再度消毒)到最終的局部包紮,這十多個程式下來,我還沒提醒“請佩戴外科手術口罩,以避免與患者溝通時飛沫濺入傷口”呢!什麼?您擠痘痘的時候,旁邊還有蒼蠅嗡嗡地飛來飛去?
再談“包囊”身為臺灣非常受尊敬且受歡迎的皮膚科普作者,我一向奉行“講清楚但不恐嚇讀者”的道德原則。但是“自己擠痘痘”這件事,基本上只要講清楚就接近於恐嚇了......
如果各位仔細看網路上所有的擠痘痘影音視頻,對於“把整個殘餘包囊挖出來”一定不陌生。如同前面所說,皮膚科醫生考慮以正確手法擠壓,必然都是比較大型的囊腫痘痘了。這些囊腫有個共同的特點:它們的結構漸漸傾向表皮囊腫(又稱“粉瘤”),腺體堵塞部位往往伴隨著部分角質細胞構成的包囊。
很拗口嗎?簡單地說,就是大型的囊腫型青春痘往往有個角質細胞結構的外鞘。除了乾燥皮脂之外,源源不絕的新生角質也是這些較大型粉刺的主要內容物。如果醫師只是擠掉粉刺內容物,沒有清除殘餘包囊,後者在一段時間後又會再產生更多角質廢料,使粉刺重新發炎腫脹。一次又一次地發炎腫脹,最終還是個破潰的、難以收拾的疤痕結局。所以醫師一定要同時處理包囊。
從各種網路影音視頻,各位可以發現“挖出包囊”根本是個高難度的技術活——必須完整挖除包囊,又不能造成太深的後續疤痕。即便各位非常勇敢地堅持居家自行擠壓,我相信“無菌、低傷害地清除包囊”這件事,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高難高危任務。
別“擠”出疤痕來!身為資深皮膚專科醫師,一生擠過難以計數、令人感到快感(噁心)的噴膿、爆粉、溢血......各種青春痘,我完全可以理解各位看到(男朋友臉上)痘痘“必欲擠之而後快”的衝動。
跟各位解釋過“為什麼醫師必須擠掉某些青春痘?”“應該如何正確地擠壓青春痘?”還有“擠痘有哪些感染與美容上的風險?”我希望各位真正聚焦在“誰,才有能力安全地擠去您的痘痘?”“誰,才能真正保障您的健康與美麗?”這個議題上。是的。某些青春痘應該擠,必須擠了才能真正痊癒。但是動手擠痘的人,必須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專業醫師。忽略安全的一時快感,恐怕帶給您後續無窮盡的美麗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