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擤鼻涕,一堂熱烈鼓掌的課

不會擤鼻涕的孩子——你是否在潛意識裡蔑視你的孩子?

1、一堂感人的“人生課”

一天, 我決定給兒童們上一節有點幽默的課:怎樣擤鼻涕。

我給他們示範了使用手帕的不同方法, 最後還指導他們如何能儘量做得不引人注意。 我以一種他們幾乎察覺不出的方式拿出手帕, 並盡可能輕地擤著鼻子。 兒童們聚精會神地注視著我, 沒有一個人發出笑聲。

但是, 我剛結束示範, 他們就熱烈地鼓起掌來, 掌聲就像在劇場中那樣長久熱烈。 這使我有點兒納悶, 我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小的手發出這麼響的聲音, 我也沒想到這些幼兒會那麼熱烈地鼓掌。

Advertisiment

接著我明白了, 我觸及到了他們那極其有限的社交生活中的敏感點。 兒童在擤鼻子方面存在很大困難。 由於在這件事上他們屢屢遭受大人的責備, 故爾對此十分敏感。 他們聽到的叫嚷和辱駡的話語強烈地刺傷了他們的感情。 更為傷害他們的是, 為了不丟失手帕他們在學校裡還得把手帕惹人注目地系在脖子上。 但沒有一個人真正地教他們擤鼻子的方法。 當我這樣做時, 他們感到抵償了過去的羞辱, 而他們的掌聲表明, 我不僅公正地對待他們, 並且使他們在社會中取得了一個新的地位。

我逐漸認識到, 兒童有一種強烈的個人尊嚴感。 成人通常意識不到他們是很容易受到傷害和遭到壓抑的。

Advertisiment

一天, 當我要離校時, 這些兒童開始喊起來:“謝謝你, 謝謝你上的這堂課!”當我離開教學大樓時, 後面跟著一支靜悄悄的隊伍, 直到最後我對他們說:“你們回去吧, 踮著腳尖跑回去, 不要撞到牆角。 ”他們轉過身, 飛一般地在門後消失。

這是被譽為20世紀西方最卓越的兒童啟蒙大師蒙台梭利, 在她所著的教育著作《3歲決定一生》中, 就兒童的尊嚴感問題, 記敘的一堂感人的“人生課”。

成年人包括孩子的父母往往沒有意識到孩子有強烈的尊嚴感, 他們常常無意識地表現出對孩子的蔑視, 導致孩子產生很強的自卑感。

2、對孩子的蔑視是父母沒有意識到的基本缺陷

對孩子的蔑視是父母沒有意識到的基本缺陷,

Advertisiment
也是許多教師的基本缺陷。

雖然父母可能會相信他們的孩子漂亮完美, 雖然他們可能會以他為驕傲、“望子成龍”, 但似乎總有一種神秘的力量, 使父母的實際行為表現得就像他總是認為孩子是“傻的”、“壞的”, 所以需要不斷的教訓和糾正。 這種錯誤的意識導致了成人蔑視兒童, 並且他們常常把面前的孩子當成控制的物件, 一定要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對待他。

如果我們問父母:你知道嗎?你經常蔑視你的孩子。 父母一定會很驚訝, 並會反對:我沒有蔑視他呀, 不過是他確實不能夠做某些事情。 我們要認識到:孩子的能力是另一碼事, 父母的態度和行為卻是能影響孩子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日常生活中, 父母往往不放過每一個小小的機會蔑視孩子,

Advertisiment
雖然這些父母並沒有意識到。 當一位父親看到孩子端了一杯水, 他就開始害怕這只杯子可能會摔碎, 這時, 他似乎“貪婪”到把這個杯子看成一件寶貝, 非要從孩子手中奪過來加以保護。 這位父親可能是個很有錢的人, 甚至已經辛辛苦苦為兒子積累了大量財產。 但是, 在這個時刻, 他似乎認為一

只杯子要比兒子的嘗試和探索具有更大的價值, 所以更重要的是不讓這個杯子被兒子摔碎。 然而, 正是同一個人??這位孩子的父親, 卻會高高興興地為孩子做出更大的犧牲, 他夢想著兒子長大後業績輝煌, 他希望能看到兒子成為一個著名人物。 但是此時, 他卻願意損害孩子的成長去保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東西。

Advertisiment
事實上, 如果前來拜訪他的客人打碎了這只杯子, 他會立刻說, 這只杯子並不值錢, 完全不用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事情經常就是這麼滑稽。

還有一類蔑視的情況也會常常發生, 就是父母通過蔑視孩子行為的價值, 來蔑視孩子。 比如, 當父母認為應該出去散步了, 即使這時孩子正在高興地玩耍, 父母並不顧及孩子的感受, 硬是打斷他的活動, 把孩子打扮一番就帶他出去了。 或者, 孩子正在從事一項工作, 例如把小石子裝到桶裡去, 這時, 母親的一位朋友前來拜訪她, 於是, 母親要求孩子立即把散亂一地的石子收拾起來, 然後孩子被帶到客廳見客人。

父母會不斷地突然闖進孩子的環境之中, 去打攪他們, 並且不跟他們商量就操縱他們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開始覺得自己的活動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他感到自己軟弱無能,這種感覺會變成沮喪和缺乏信心的根源,它壓抑了孩子行動的欲望。如果一個成年人使得兒童相信他自身是無能的,那麼,一片烏雲就會籠罩在他心上,他會陷入冷漠和恐懼之中,形成“自卑”的心理障礙。

3、孩子的心理比父母通常以為的要敏感得多

經過無數次的禁止和訓斥,孩子會意識到自己是惟一被認為靠不住的人,是禍害之源。他是如此的“不值一提”,比那些廉價的物品價值更低。其實,孩子的心理比父母通常以為的要敏感得多,雖然父母可能自認為這樣做是在保護孩子、教育孩子,但是,孩子感受到的卻是父母的蔑視,他的尊嚴受到了嚴重打擊,繼而會產生一種持續的挫折感。這樣,自卑的心理就開始影響孩子原本活潑單純的性格。

其實,我們常常並不需要犧牲杯子或其他財物來保護孩子的成長。父母最需要的是認真瞭解孩子智力和心理的發展過程,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去仔細觀察不同時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修正自己的錯誤心態,進而主動思考並學會一些實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例如,對於比較小的孩子,為了防止他們失手打碎一些物品,父母不妨將孩子常用的諸如餐具、洗漱杯等等,替換成不易損壞的鐵製品或塑膠製品,把那些可能傷害孩子的利器,比如刀、剪、針等物品,放在孩子不易發現、不易拿到的地方,這樣就可以“防患未然”,減少當面阻撓或制止孩子行為的必要。

當孩子堅持使用父母的玻璃茶杯(這可能是他出於好奇),父母不妨教他如何拿穩這個外表光滑的茶杯,並且提醒他,這個杯子在碰到地面時會破碎,所以要多加小心。萬一茶杯真的被摔碎了,父母要學會冷靜處理,千萬不能怒火中燒、大呼小叫,甚至誇張地嘲弄孩子無能、責駡孩子任性。此時,你不妨心平氣和地對孩子說,“玻璃杯子比起塑膠杯子更光滑,不容易拿穩,下次拿的時候要更小心一些呦。來,我們一起把這些玻璃碎片掃乾淨吧。”

另外,父母還可以主動配合以滿足孩子心智發展的需求。比如,買一些容易穿上和脫下的衣服,這樣,孩子在嘗試獨立穿衣服時,就不容易受挫。總之,換個方式、換種心態,使用一些技巧,提前做一些預防工作,主動配合孩子的需求,父母和孩子都會從中獲益。

還有一個技巧,就是父母要學會不露痕跡地幫助孩子。比如,幼小的孩子確實精細動作沒發展好,他經常會笨拙地開一個罐子,或擺一套積木,等等,父母不要覺得看不過去,過去不由分說:應該這樣,應該那樣

。明智的做法是:父母和他一起玩,手把手的幫他擺好東西,或開好蓋,而且父母要說:你看,這樣做,你會做好的。待會兒咱們再做幾次,好不好?既保存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讓他高高興興的多練幾次,讓他有成功的體會。

4、向優秀的貼身僕人學習如何做父母

現在,先讓我們看看一個自信和有尊嚴感的孩子應該是什麼樣子。

在瑞典,一天女皇去一個幼稚園參觀慰問。當她來到一間教室時,發現一個4歲的小男孩正在聚精會神地用活動字母拼寫單詞。女皇對此很感興趣,她走到孩子面前,親切地對他說,“親愛的,你拼寫一遍‘瑞典萬歲!’我看看。”老師恐怕孩子沒有聽清女皇的話,又重複了一遍,“寶貝,我們的女皇希望你拼寫一遍‘瑞典萬歲!’”

這個孩子點了點頭,但並沒有停下手中工作,也絲毫沒有受到女皇到來的干擾。當他拼完自己原本正在拼的那個單詞後,才滿意地收拾起所有的活動字主機板,並像平時那樣把這些字母按順序擺放好。

他平平靜靜地做著這些事,旁若無人。他也許認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並不比女皇要求他做的事情更加低微。當他幹完這些之後,緊接著拼出了“瑞典萬歲!”

雖然這個小傢伙只有4歲,但在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感、擁有自信上,他已經相當於健壯的人了。這個小傢伙的確會令許多父母羡慕。想必,女皇也會嘆服他的人格魅力!

培養孩子的自信和尊嚴感其實並不難。看看一位優秀的貼身僕人通常是如何做的,做父母的從中或許可以學到一種很好的行為模式。

這樣的僕人會始終保持主人梳粧檯的整潔,他把各種用具放到最適當的位置,但絕不會告訴主人什麼時候該用什麼;一日數餐,他都會在旁伺候,但絕不會強迫主人用餐。他做好每一件事後,一句話也不說就悄悄的走了。當主人獨自一個人時,僕人絕對不會打擾他,但是,當主人喊他時,他會迅速地跑去詢問主人需要什麼,而且很快回答“是的,先生。”如果他覺得主人需要讚賞,他就立即加以讚賞。甚至他覺得一點都不美的東西,他也可能會說“多美啊!”

在幫助孩子發展自我精神時,做父母的也應該如此。當兒童聚精會神地做某項工作時,我們絕對不要干涉他。但是,如果兒童希望得到我們的贊同,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支持他。

謹記 父母服務的主人就是兒童的精神,當它表現出某種需要時,父母必須迅速做出反應。

並且不跟他們商量就操縱他們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開始覺得自己的活動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他感到自己軟弱無能,這種感覺會變成沮喪和缺乏信心的根源,它壓抑了孩子行動的欲望。如果一個成年人使得兒童相信他自身是無能的,那麼,一片烏雲就會籠罩在他心上,他會陷入冷漠和恐懼之中,形成“自卑”的心理障礙。

3、孩子的心理比父母通常以為的要敏感得多

經過無數次的禁止和訓斥,孩子會意識到自己是惟一被認為靠不住的人,是禍害之源。他是如此的“不值一提”,比那些廉價的物品價值更低。其實,孩子的心理比父母通常以為的要敏感得多,雖然父母可能自認為這樣做是在保護孩子、教育孩子,但是,孩子感受到的卻是父母的蔑視,他的尊嚴受到了嚴重打擊,繼而會產生一種持續的挫折感。這樣,自卑的心理就開始影響孩子原本活潑單純的性格。

其實,我們常常並不需要犧牲杯子或其他財物來保護孩子的成長。父母最需要的是認真瞭解孩子智力和心理的發展過程,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去仔細觀察不同時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修正自己的錯誤心態,進而主動思考並學會一些實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例如,對於比較小的孩子,為了防止他們失手打碎一些物品,父母不妨將孩子常用的諸如餐具、洗漱杯等等,替換成不易損壞的鐵製品或塑膠製品,把那些可能傷害孩子的利器,比如刀、剪、針等物品,放在孩子不易發現、不易拿到的地方,這樣就可以“防患未然”,減少當面阻撓或制止孩子行為的必要。

當孩子堅持使用父母的玻璃茶杯(這可能是他出於好奇),父母不妨教他如何拿穩這個外表光滑的茶杯,並且提醒他,這個杯子在碰到地面時會破碎,所以要多加小心。萬一茶杯真的被摔碎了,父母要學會冷靜處理,千萬不能怒火中燒、大呼小叫,甚至誇張地嘲弄孩子無能、責駡孩子任性。此時,你不妨心平氣和地對孩子說,“玻璃杯子比起塑膠杯子更光滑,不容易拿穩,下次拿的時候要更小心一些呦。來,我們一起把這些玻璃碎片掃乾淨吧。”

另外,父母還可以主動配合以滿足孩子心智發展的需求。比如,買一些容易穿上和脫下的衣服,這樣,孩子在嘗試獨立穿衣服時,就不容易受挫。總之,換個方式、換種心態,使用一些技巧,提前做一些預防工作,主動配合孩子的需求,父母和孩子都會從中獲益。

還有一個技巧,就是父母要學會不露痕跡地幫助孩子。比如,幼小的孩子確實精細動作沒發展好,他經常會笨拙地開一個罐子,或擺一套積木,等等,父母不要覺得看不過去,過去不由分說:應該這樣,應該那樣

。明智的做法是:父母和他一起玩,手把手的幫他擺好東西,或開好蓋,而且父母要說:你看,這樣做,你會做好的。待會兒咱們再做幾次,好不好?既保存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讓他高高興興的多練幾次,讓他有成功的體會。

4、向優秀的貼身僕人學習如何做父母

現在,先讓我們看看一個自信和有尊嚴感的孩子應該是什麼樣子。

在瑞典,一天女皇去一個幼稚園參觀慰問。當她來到一間教室時,發現一個4歲的小男孩正在聚精會神地用活動字母拼寫單詞。女皇對此很感興趣,她走到孩子面前,親切地對他說,“親愛的,你拼寫一遍‘瑞典萬歲!’我看看。”老師恐怕孩子沒有聽清女皇的話,又重複了一遍,“寶貝,我們的女皇希望你拼寫一遍‘瑞典萬歲!’”

這個孩子點了點頭,但並沒有停下手中工作,也絲毫沒有受到女皇到來的干擾。當他拼完自己原本正在拼的那個單詞後,才滿意地收拾起所有的活動字主機板,並像平時那樣把這些字母按順序擺放好。

他平平靜靜地做著這些事,旁若無人。他也許認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並不比女皇要求他做的事情更加低微。當他幹完這些之後,緊接著拼出了“瑞典萬歲!”

雖然這個小傢伙只有4歲,但在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感、擁有自信上,他已經相當於健壯的人了。這個小傢伙的確會令許多父母羡慕。想必,女皇也會嘆服他的人格魅力!

培養孩子的自信和尊嚴感其實並不難。看看一位優秀的貼身僕人通常是如何做的,做父母的從中或許可以學到一種很好的行為模式。

這樣的僕人會始終保持主人梳粧檯的整潔,他把各種用具放到最適當的位置,但絕不會告訴主人什麼時候該用什麼;一日數餐,他都會在旁伺候,但絕不會強迫主人用餐。他做好每一件事後,一句話也不說就悄悄的走了。當主人獨自一個人時,僕人絕對不會打擾他,但是,當主人喊他時,他會迅速地跑去詢問主人需要什麼,而且很快回答“是的,先生。”如果他覺得主人需要讚賞,他就立即加以讚賞。甚至他覺得一點都不美的東西,他也可能會說“多美啊!”

在幫助孩子發展自我精神時,做父母的也應該如此。當兒童聚精會神地做某項工作時,我們絕對不要干涉他。但是,如果兒童希望得到我們的贊同,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支持他。

謹記 父母服務的主人就是兒童的精神,當它表現出某種需要時,父母必須迅速做出反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