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支持孩子“搗亂”

案例

2歲半的揚揚每天忙來忙去的, 什麼時候也閑不下來, 似乎比大人還忙呢!可不, 他看到媽媽進廚房了, 馬上扔下手中的玩具屁顛屁顛地跟了進去。 媽媽正從米袋裡往盆子裡舀米呢, 他也一手拿小碗, 一手拿杯子地在舀米, 結果米粒嘩啦啦灑在了地上!

爺爺進來了, 立即訓斥說:“你看你, 又在搗亂了!”說著要把揚揚拉開。 揚揚死活不肯離開, 嘴裡喊著:“我不, 我不!”媽媽示意爺爺不要管。 爺爺無奈地丟下一句“看你把兒子慣的”, 就出去了。

分析

在爺爺的傳統觀念裡, 這個孫子很頑皮、很好動, 又要惹麻煩、搗亂。

Advertisiment
老人喜歡安靜、求穩, 從安全角度考慮, 阻止孩子的行為成為必然。 但是, 這樣的阻止卻抑制了孩子成長的天性。 兩三歲的孩子能跑會跳後, 活動範圍擴大了, 世界在他的眼裡變得如此新鮮、有趣, 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去發現、去操作、去體驗。 在孩子的心裡沒有“搗亂”一詞, 只有需要—我也要像大人一樣會做飯, 我想嘗試—因為我從來沒體驗過;我想玩—這麼好玩的事, 大人為什麼不讓我玩?

示範

這時, 媽媽蹲了下來, 示範給揚揚看:“來, 看媽媽怎麼舀米的……”這次, 有媽媽手把手教, 揚揚沒有再把米灑地上了。 接著媽媽卷起揚揚的袖子, 讓他和自己一起洗米、倒在電鍋裡, 蓋上蓋子……

揚揚高興地給自己鼓掌:“媽媽, 我也會做飯啦!”

“是啊, 今天寶貝會做飯了,

Advertisiment
做出的米飯一定香噴噴的呢!很能幹呢!”媽媽表揚了他。

揚揚滿足地跑到客廳玩去了。 後來, 揚揚進進出出的, 他想知道米飯好了沒有。 “媽媽、媽媽, 米寶寶是不是出汗了?”說著要去揭蓋, 媽媽一聽, 撲哧一笑。 揚揚看到鍋裡在冒水蒸氣, 大概以為米太熱了吧!為了滿足揚揚的好奇心, 媽媽揭開鍋蓋給揚揚看。 “哇, 媽媽, 米寶寶長大了呀!”揚揚驚奇地說。

媽媽笑著說:“是啊, 米寶寶在鍋裡長大了, 揚揚也要長大, 對不對?”揚揚使勁點點頭。

那天吃飯的時候, 揚揚竟然破天荒地吃了兩碗!

點評

爺爺把孩子的探索當成了搗亂, 而媽媽則當成了孩子在學習和成長, 這是順應孩子的天性而為之。 媽媽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需要,

Advertisiment
這才使孩子有更強烈的願望—想知道米從生到熟的過程, 雖然媽媽沒有給他講解加熱原理, 但也不必著急講解。 保留孩子豐富的想像, 不是更讓人覺得可愛嗎?只要保持一顆好奇心, 孩子今後還會去思考, 去求答案。

對於哪些是孩子能玩的, 哪些不能玩的, 大人不要分得太清楚, 那是成人的思維, 在孩子的眼裡, 這些都是好玩的“玩具”, 有趣的“遊戲”。 孩子有玩的需要, 在玩中探索、學習, 在玩中體驗、思考, 智力和能力就是在不斷嘗試和操作中提升的。 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 只要沒有危險, 我們都應該像這位媽媽一樣, 鼓勵孩子玩, 陪孩子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