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藿香正氣液敷肚臍。
取一個棉花球, 吸滿藿香正氣液後, 敷在寶寶肚臍上, 直接醫用膠帶固定, 基本一小時後退燒。 這個方法是一位針灸師推薦的,
Advertisiment
2、清天河水+打馬過天河。
天河水位於前臂內側正中線, 自腕至肘呈一條直線。 用食指和中指蘸取一些清水, 由腕到肘, 直推300-500次, 名為清天河水。 而打馬過天河的方向和位置與天河水一致, 不過操作手法是用食指和中指兩指蘸水, 然後從腕到肘方向在皮膚上敲打, 發出類似小馬過河, 馬蹄拍打水面的響聲。 要一邊敲打, 一邊朝同一方向吹氣, 天河水是人體的清涼之源, 推這個穴位, 就像打開了讓身體清涼的開關, 同時蘸有清水, 本身就有清涼的感覺, 吹氣時又能加速水汽的蒸發, 故而可以迅速帶走體內的高溫。
Advertisiment
3、外感四大手法:
開天門100~150次, 用兩隻手的大拇指輕輕的自眉心交替直線推動至前發跡線。
推坎宮100~150次, 用兩個大拇指的正面從印堂穴沿著眉毛向眉梢太陽穴方向分推。
揉太陽穴1分鐘, 用中指指端由輕到重按揉太陽穴。 揉太陽可以發汗退熱, 如果高燒, 揉的時候力道要重一點。
揉耳後高骨1分鐘。 從耳後的高骨往下摸,
Advertisiment
4、退六腑300次。
六腑是前臂靠小手指那一側的直線, 從肘推向腕。 這個穴位能退五臟六腑實熱, 如果寶寶燒到39.5以上, 媽媽可以直接推這個穴位, 尤其針對高燒不退, 寶寶精神不好使用, 效果更是明顯。
Advertisiment
5、蘸水捏脊。
雙手蘸水反復捏脊20遍, 最後, 在背部水未蒸發前, 用嘴從下往上吹氣, 一直吹到大椎穴, 把水汽吹散、吹幹。 這個方法也能迅速帶走高溫, 搭配外感四大手法使用, 效果更佳。
6、蔥油抹手心。
蔥一把, 切成丁, 搗爛後用紗布包起來擰出蔥汁, 然後加入少量香油和勻後。 用手指蘸上蔥油, 分別在孩子的手心、腳心、額頭、脖頸和後背處摩擦二三十下。 很快, 寶寶就會出汗, 汗出燒即退。
Advertisiment
7、生薑敷手腕。
生薑一小塊(約10克), 搗成糊狀, 敷在手腕處的高骨上, 或直接切片貼在高骨處, 用醫用紗布裹住後, 貼上膠布固定, 一般40分鐘左右就可以退燒。
寶寶如果溫度在38.5度以下,媽媽可以用物理方式幫忙降溫,雖然個人感覺物理方式用處不大,但還是總結了幾種推薦給大家:
1、洗溫水澡,通過洗澡的方式達到全身散熱的目的。洗澡時水溫最好控制在35℃~37℃。還要注意調整好浴室和室內的溫度,不要使水溫和室溫有太大的差別。如果室內溫度低於浴室溫度很多,給寶寶洗完澡後,要給他擦乾再抱出浴室。
2、溫水擦浴,用溫濕的毛巾給寶寶擦身體。可以煮一些薄荷水,待水溫涼後(37℃左右)給寶寶擦拭額頭、頸部、腋下和四肢等。薄荷本身是清涼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降溫更有效。沒有薄荷水,用一般的溫水也可以。這個方法能讓寶寶的皮膚血管擴張,讓他體內產生的熱量及時散發出去,而且溫濕毛巾擦拭身體時,沾在身上的水蒸發,也會帶走一部分熱量。
3、退熱貼:退熱貼是近幾年的新產品,很流行,但很多寶寶對退熱貼有一種恐懼心理,貼上去反而會大哭大鬧。
4、多喝溫開水。要少量多次地喂,不要一次喂太多,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水分排泄的過程可以加速寶寶體內熱量的排出。
這些方法雖然退燒很有效,但最終還是要瞭解寶寶的病情,對症治療,燒才會真正退下去。否則,即使短時間的燒退了,炎症沒有消除,溫度還是會反復。一般來說,下面這些疾病都會引起寶寶發燒,媽媽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症治療.如果媽媽自己判斷不了寶寶的疾病,最好先去醫院確診後,再跟據實際情況選擇治療方法。
寶寶如果溫度在38.5度以下,媽媽可以用物理方式幫忙降溫,雖然個人感覺物理方式用處不大,但還是總結了幾種推薦給大家:
1、洗溫水澡,通過洗澡的方式達到全身散熱的目的。洗澡時水溫最好控制在35℃~37℃。還要注意調整好浴室和室內的溫度,不要使水溫和室溫有太大的差別。如果室內溫度低於浴室溫度很多,給寶寶洗完澡後,要給他擦乾再抱出浴室。
2、溫水擦浴,用溫濕的毛巾給寶寶擦身體。可以煮一些薄荷水,待水溫涼後(37℃左右)給寶寶擦拭額頭、頸部、腋下和四肢等。薄荷本身是清涼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降溫更有效。沒有薄荷水,用一般的溫水也可以。這個方法能讓寶寶的皮膚血管擴張,讓他體內產生的熱量及時散發出去,而且溫濕毛巾擦拭身體時,沾在身上的水蒸發,也會帶走一部分熱量。
3、退熱貼:退熱貼是近幾年的新產品,很流行,但很多寶寶對退熱貼有一種恐懼心理,貼上去反而會大哭大鬧。
4、多喝溫開水。要少量多次地喂,不要一次喂太多,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水分排泄的過程可以加速寶寶體內熱量的排出。
這些方法雖然退燒很有效,但最終還是要瞭解寶寶的病情,對症治療,燒才會真正退下去。否則,即使短時間的燒退了,炎症沒有消除,溫度還是會反復。一般來說,下面這些疾病都會引起寶寶發燒,媽媽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症治療.如果媽媽自己判斷不了寶寶的疾病,最好先去醫院確診後,再跟據實際情況選擇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