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為什麼不理我
毛毛有一個壞習慣, 對爸爸媽媽說的話經常置若罔聞, 假裝聽不到, 即使聽到了也不應答, 如:跟小夥伴玩耍, 媽媽來叫毛毛回家吃飯, 叫了他好多遍, 毛毛就是假裝聽不到;有時要毛毛幫忙做事情, 毛毛更是不理不睬。 媽媽跟他講了不少道理, 收效甚微。
1、方法運用
媽媽在看書, 毛毛坐在沙發上看電視, 他想喝優酪乳, 就跟媽媽說:“我要喝優酪乳。 ”媽媽裝做沒聽見,
Advertisiment
改孩子不良行為習慣之換位法
這時, 媽媽才放下書, 走過來, 心平氣和地說:“毛毛, 你喊了幾次媽媽了, 媽媽不理你, 你心裡一定很不高興吧。 但你想一想, 平時爸爸和媽媽叫你, 你是不是經常裝做沒聽見?爸爸媽媽當時心裡是不是也不好受呢?”“媽媽剛才不理你就是讓你體驗一下說話沒人理的滋味, 現在你知道這種感受了,
Advertisiment
2、知心話語
孩子是在不斷的體驗中長大的, 體驗教育是幼兒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 案例二:我長大了
嬌嬌是個聰明活潑、人見人愛的小女孩, 今年三歲半了, 多才多藝, 畫畫、唱歌、跳舞樣樣都好, 是媽媽的驕傲, 全家人把她視為掌上明珠。 可是嬌嬌卻不會體諒人, 不懂心疼、體貼媽媽, 這讓媽媽很傷心。 你看, 去少年宮上課每次都是媽媽替她背著大大的書包, 並且還一定要媽媽抱;媽媽生病了, 她也不懂安慰媽媽,
Advertisiment
1、媽媽針對嬌嬌的情況, 運用了以下方法:
(1)暫時充當“弱者”尋求孩子的幫助。 直接告訴孩子:“現在媽媽生病了, 身體不舒服, 不能給你做紅燒魚了, 你前段生病的時候是不是也很難受, 在媽媽細心的照顧下你的病很快就好了, 現在媽媽病了, 你來照顧媽媽好嗎?” “媽媽渴了, 幫我把杯子拿過來。 ”“媽媽不能做家務了, 你幫媽媽做好嗎?” 可以不斷找些適合孩子的事情讓她做, 借此機會讓她體驗媽媽平時的辛苦。
(2)出門買東西時讓寶寶提一些東西, 跟孩子說:“媽媽提不動, 你幫媽媽拿一些吧!”
(3)在電腦上養了一個電子寵物, 讓寶寶當媽媽, 每天按時給寵物餵飯、洗澡、打掃房間, 讓寶寶在照顧寵物的過程中學會照顧別人、關心別人,
Advertisiment
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教育, 嬌嬌真的懂事多了, 會關心人了, 感覺她一下子長大了。
改孩子不良行為習慣之換位法
2、知心話語
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 父母不願讓自己的孩子受半點委屈, 事事為孩子想得很周到, 所有的擔子都自己挑, 即使遇到困難或者病痛也儘量在孩子面前掩飾。 久而久之, 孩子就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 不會關心人、不體諒人的習慣。 很多時候家長可以把自己的難處告訴孩子, 讓他知道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 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 不必硬撐著為孩子服務, 可以讓孩子來照顧自己, 哪怕只是形式上的, 這樣的愛才是互動的, 這樣的孩子才能成為懂愛的孩子。
Advertisiment
3、溫馨提醒
運用“換位體驗”法時, 一般要在孩子有了體驗之後再進行引導和說教。 跟孩子講道理時態度一定要溫和, 並且配合適當的鼓勵和安慰。
小編總結:“換位體驗”法就是針對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 採用角色互換的方式, 讓孩子站到對方的角度去體驗和感受, 通過成人的教育和引導使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意識到自己某些行為的不當而願意自我糾正和約束。 這樣的“換位體驗”往往比一味說教更有效。
(兼職編輯:陳月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