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女士最近發現兒子的脾氣比以前好了許多, 說話不像原來那麼不耐煩, 家裡的對抗情緒也沒那麼強烈了。 究其原因, 是因為洪女士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了調整, 兒子才有了這麼大的變化。 洪女士感慨地說, 要想改變孩子, 家長必須先改變自己。
1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 很多家長的關注面都集中在孩子身上, 而很少考慮自身的問題。 其實, 很多問題都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方法、教育觀念不當催化而成的。
在洪女士的記憶裡, 兒子小天在小學時是個挺愛說的男孩兒。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 上了初中的小天變得不那麼愛說了。
Advertisiment
事情的起因是小天的老師在不瞭解事實的情況下, 動手打了小天, 雖然事後老師被學校開除了, 但是由於其他學生和老師的誤解, 讓小天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而且當時洪女士也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 而是從家長和老師的角度認為, “為什麼老師會批評你, 還是你做得不對。 ”小天本來受了很大的委屈, 再加上父母的不理解, 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 在家基本不說話, 有什麼事兒也不和父母說, 父母多問兩句就急。 要不就是把臥室門一插, 誰也不理。
兒子的表現讓洪女士很著急,
Advertisiment
2 家長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耐心, 一著急就生氣, 沖孩子嚷嚷。 可他畢竟是孩子, 你限制他一小時, 可能他一個半小時還在玩兒。 這個時候家長就控制不住了。
那件事情讓洪女士和兒子的關係有所緩解, 但兒子還是時不時的有事情發生。
初三的上半學期, 小天開始上網, 家裡不讓上, 他就去網吧, 騙父母說跟同學去打球。
Advertisiment
有一次, 小天的爸爸在網吧找到他, 洪女士告訴愛人, “你在外面等著吧, 等他把遊戲打完, 帶他去吃個飯吧。 ”小天的爸爸在外面等了一個半小時, 小天出來後, 爸爸帶他去電影院看了場電影, 然後又吃了飯。 回來後, 洪女士裝作什麼都不知道, 也沒有問。 但看得出來小天挺內疚的, 他也知道自己不應該去, 可是他控制不住自己。 “我沒有追究是因為那時我已經看過一些書, 也和專家溝通過。 我瞭解自己的孩子, 他很倔, 如果當時硬拽他出來,
Advertisiment
3 “以前我說話比較生硬, 太直白, 孩子接受起來很困難。 現在跟孩子說話, 我都會先想想, 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去說, 實在說了他不聽的我就不說了, 免得孩子嫌我絮叨。 ”
“以前他不起床, 我會不停地催他, 如果還不起床就去掀被子。 現在我喊他, 喊了兩次, 告訴他早點做好了, 再不起就遲到了。 說完就再也不說了。 遲到就遲到, 那是他自己的事兒。 其實他都懂, 我告訴他, 他遲到半小時他受損失。 ”
一天晚上, 洪女士和兒子因為一件事情觀點不同發生了衝突, 兒子的態度很不好, 氣得洪女士轉身回了臥室。 轉天早上, 洪女士給兒子做好早點, 喊他起床, 然後寫了一張紙條:你昨天晚上對媽媽說話的語氣、方式方法讓媽媽很傷心。
Advertisiment
現在, 洪女士學會了向孩子示弱。 比如身體不好受, 她會對兒子說:“媽媽今天不好受, 感冒了, 你給媽媽捏捏腿吧。 ”兒子就會給媽媽捏捏頭, 捶捶腿。 “你不好的時候別逞能,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現在的孩子不懂得心疼大人。 我原來是個不愛表達的人, 如果累了難受了, 都是自己忍著。 我得給兒子補上學會心疼人這一課。 ”
自從洪女士轉變之後,她發現孩子的脾氣沒有那麼暴躁了,比原來好了很多。“之前我們互相對嚷,他沖我喊,嗓門比我還高。朝我瞪眼睛,還讓我閉嘴。”後來洪女士改變了說話的方式,少了說教的口氣,多顧及孩子的感受,孩子接受起來就比較容易,也能聽得進去,彼此之間自然就沒有了對抗情緒。 文/小棉
”自從洪女士轉變之後,她發現孩子的脾氣沒有那麼暴躁了,比原來好了很多。“之前我們互相對嚷,他沖我喊,嗓門比我還高。朝我瞪眼睛,還讓我閉嘴。”後來洪女士改變了說話的方式,少了說教的口氣,多顧及孩子的感受,孩子接受起來就比較容易,也能聽得進去,彼此之間自然就沒有了對抗情緒。 文/小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