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改變孩子惡的傾向

猶太教義要求人們學會知足。 我們常會聽到如此這般的提醒:“讓我們不要沉迷在欲望之中, 不要忘記已擁有的東西。 ”這是很好的忠告, 但在實際中, 家長要如何教青少年感恩呢?對於把相機忘在巴士上, 要求買一台新相機的青少年, 或者對於一個覺得家長有義務幫他去拿落在朋友家裡的運動衫, 並在訓練開始前給他送過去的青少年, 家長該如何回應呢?

在《放下孩子》中, 我闡釋過猶太教義關於人性不同尋常的觀點。 古代拉比相信每個人心中都藏有被稱為“惡的傾向”的攻擊性衝動。 這種惡的傾向既會導致貪婪的自私與暴力,

Advertisiment
同時也是能量來源。 拉比非常崇敬惡的傾向, 最重要的是, 把它運用得非常好。

《塔木德》列舉的一個故事說明了惡的傾向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大議會希望消除一切由惡的傾向所創造的痛苦, 於是將它抓起來關在牢裡。 惡的傾向從監牢裡大聲喊道:“你們如果殺了我, 世界就會滅亡!”大議會的人沒有理會這個誇張和不可信的警告, 但不久他們就發現一個嚴峻事實。 在惡的傾向被關期間, 大議會的人在土地上尋找不到一顆新下的蛋。 在希伯來語中, “yetzer”(惡)一詞的來源跟“yetzira”(創造)是相同的。 沒有惡的傾向, 也就不可能有新的生命, 更不會有激情、志向、創造力和想像力。 因此, 按照拉比的解釋, 也不會有婚姻和孕育孩子,

Advertisiment
不會有各種交易和喧鬧的城市。

當青少年要求更多的衣服、設備和“僅此一次”的好處時, 家長可能會為他們的自私而生氣。 是否, 家長可以停下來回想一下惡的傾向的巨大威力?從這個角度看, 孩子們貪婪的欲望, 甚至是要求你不喜歡的東西, 其實都是對生活本身的欲望。 對於忙碌的成年人來說, 購物可能是由兩種原因造成:無聊瑣事以及購物治療。 當然, 有些青少年也會利用購物來獲得快感, 暫時逃離煩心事。 但對於大多數青少年來說, 購物是一種愉快的自我表達。 看看舊服飾店裡的青少年, 你就會發現他們在買衣服時投入的精力。 他們喜歡在一個個堆滿別人不要的衣服的商品臺上去挖掘。

Advertisiment
對家長來說, 那是一大堆髒衣服。 但對青少年來說, 那是一個淘金子的機會。 他們會說:“天哪!天哪!快看這件上衣!看, 還是純羊毛做的呢!”

那些青少年首飾商場裡“買一送一”的東西, 他們都把它當成寶貝一樣, 而其實那個“送”的東西, 只不過是一張小小的卡片上裝的五對薄薄的金屬耳環。 他們喜歡買奇特的、荒唐的甚至是性☆禁☆感的東西, 比如極寬鬆或極緊身的牛仔褲, 這讓他們自由地嘗試新形象。 同時, 他們買東西也是為了融入他們目前所在的群體。 牛仔褲、鞋子甚至是綁頭髮的發帶, 都要和他們朋友保持一致風格。 他們買東西也是為了期望未來他們能穿著自己

所買, 出席半正式場合、去音樂會、去派對或者遊戲時獲得開心。

Advertisiment
你可以說, 這是唯物質主義的惡的傾向所表現出來的活躍生命力。

青少年這種衝動消極面是膚淺、人性和粗心的, 更是對家庭經濟的不注重。 當然, 家長不希望青少年惡的傾向失去控制。 這就跟將惡的傾向關在牢裡一樣會得到反效果。 猶太教義教育我們, 當惡的傾向的力量和自我控制的品德達到平衡時, 我們就能生活得最好。 我們並不是為了像動物一樣生活, 滿足自己每一種欲望。 我們也不能效仿天使那樣不受現實快樂誘惑。 我們在出生時就被賦予了自由的意志, 它容許我們選擇哪些欲望可以滿足, 哪些欲望應該昇華。

如何保持充沛精力和抑制情感的這種平衡是一生的挑戰, 這在青春期卻尤其艱難。 青春期是惡的傾向大膽存在的時期。

Advertisiment
家長該如何在尊重惡的傾向精神的同時, 引導青少年達到更好的自我控制和感恩呢?家長不能期望青少年在得到七條緊身牛仔褲後就沒有欲望了。 但家長可以教青少年為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而控制過分的物欲;如何去喜歡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如何未雨綢繆, 才不會依賴家長在最後一刻幫助他們;如何對自己和不幸的人表示寬容。 在教導青少年進行自我克制之前, 家長首先要捫心自問, 內心是否有暗自希望不教的理由呢?

自我克制的障礙和糾正我曾經諮詢過一個家庭。 父母給女兒莉莉買了一輛銀白色寶馬轎車作為生日驚喜。 家長精心挑選了車的工藝和顏色, 想像著這輛安全高雅的轎車停在自家門前的景象。 莉莉生日的早晨,她透過窗戶看到了嶄新的汽車上打著蝴蝶結停靠在外面,然後她開始抽泣。當父母問她怎麼回事時,莉莉說:“我不要那輛車,我要一輛藍色的。”

父母聽到女兒對禮物如此粗野反應時感到震驚。他們給她買了一輛堅固又漂亮的新車,這輛車可能伴隨她走過高中、大學,甚至更遠。然而當我讓莉莉父母告訴我莉莉反應時,一個背後故事卻漸漸湧現出來。她母親說:“哦,莉莉對藍色☆禁☆情有獨鍾。從她還是很小的時候開始,其他的女孩都穿粉紅色和紫色,莉莉就穿藍色的裙子去參加生日派對。她還是六七歲的時候會說:‘我的眼睛像矢車菊,午夜的天空是靛藍色的,泳池裡的水是海藍色的。’”這時,莉莉的母親深吸了一口氣說:“哦,我想我現在明白為什麼莉莉看到生日禮物會哭了。我記得她剛拿到駕照時,她就開始談論藍色的車。我以前還想過只要是藍色的,就算給她一輛二手本田思域,她都會覺得開心。只是,因為我們都喜歡寶馬,就把其他的都忘了。”

我們可能會把莉莉的反應解讀成一個被寵壞的青少年的行為。因為一輛嶄新寶馬轎車,不管是什麼顏色,對於大多數青少年來說,都是超乎理想的禮物。我們也可能欣賞她忠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行為。這種家長和青少年之間的困境以各種方式出現:汽車、衣服、大學等等。當家長不僅以給孩子買東西來樹立自己形象,還用“我們這是在教你注重品質的重要性”或類似的藉口來掩飾動機時,青少年又怎麼能培養出成熟的自我克制意識呢?

在家長認為青少年權利意識完全是他個人問題之前,先花一點時間反省一下自己的習慣。你是否像莉莉的父母那樣,依仗家庭經濟能力,為了在社區其他人面前樹立形象,而給孩子買昂貴的東西?當孩子說出自己欲

望時,又給他加上膚淺的罪名?或者,你是否曾經走進過像這種家長、青少年和金錢的迷宮?

(1)購買感情

過去你的孩子很愛你,而現在不是變得疏遠不交流,就是極難相處而特別挑剔。當那條連接父母和孩子的感情線變得很細時,家長傾向于保護牽手孩子。它,而不是把線放長。家長給青少年買商品或服務,因為害怕如果不這麼做,那條線就會斷掉。

(2)代替快樂

隨著我們逐漸年老,我們喜歡從年輕人身上借取自尊心和虛榮心。讓他們穿好看的衣服,用昂貴的健身器材,過多姿多彩的富足生活。但對於青少年來說,被家長裝扮成娃娃和木偶其實是很讓人洩氣的事。

(3)過分同情

當青少年抱怨“誰都有那個”或者“誰都參加過某個夏季游”時,他們真正想說的是:擁有這些東西能幫助他們融入受歡迎的孩子或者某一個群體。這是對的。青少年需要某些工具幫他們獲得社會地位。有時,給青少年買名牌靴子或者他喜歡的山地車是一種尊重和同情。但也要注意,不能允許孩子用錢去買朋友,不能以緊縮家庭經濟來滿足他們社交需求。

(4)過分獎勵

過分強調結果而不注重過程,會導致父母行使一種賄賂行為:你給我考出好的學習成績,取得傲人的體育成就,讓人羡慕的社會地位,或者其他衡量成功的標準,我就給你買任何你想要的東西。定期用物質獎勵“喂”孩子,實際上可能適得其反,降低內心動力。這是在告訴你的孩子:“適度”不是成功人士的品質。

(5)消費心態

當家長們為了分散自己不愉快的感覺,養成購物達到放鬆的習慣時,他們會發現這會導致對購物更加上癮。如果家長習慣性地希望通過給孩子買更多東西,比如衣服、電子產品或者特別的旅行,來試圖解決青少年的問題,那家長就正在將這種無法得到滿足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授給孩子。

(6)道德優越

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自私和被寵壞的青少年,能夠讓家長覺得折磨、憤怒、受傷,以及道德上的優越。當家長信心脆弱時,這種優越感能讓其感到高興,並且給家長及其配偶提供不斷的話題素材:“我走進家門,她眼睛就沒離開過電腦,甚至連頭都沒點一下。這種態度還想讓我給她買一雙半正式鞋子?門兒都沒有!”在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自然矛盾中,偶爾生氣甚至是大發雷霆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孩子,這時就該從矛盾中退出來,去找輔導員或者醫生。

(7)教孩子做預算

有一種方法能控制住yetzer(惡),那就是讓你的孩子負責生活的額外開銷。正如我在第四章所提到的,孩子們可以賺取零用錢。大部分家長也會定期給較大孩子零用錢。零用錢的目的不是説明孩子為將來上大學省錢,或者幫孩子學會做慈善。這些目標雖然值得去做,但這種預算分解通常對於青少年來說太難了。零用錢也不是家務活報酬,最好把家務活看成是家庭成員的一個基本任務。零用錢的目的很簡單:教青少年如何為可自由決定的事物做預算。

那麼零用錢支付包含哪些方面呢?讓孩子負責那些需要定期付錢的開銷:煤氣、音樂類傳媒開銷、跟朋友出去吃飯等都是一些常見例子。零用錢也能減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摩擦。“你怎麼又要買一雙匡威高幫鞋?”“你以為我會花二十二美元給你買一支唇膏嗎?”很多家長曾因類似原因和孩子產生爭執。如果孩子有能力管理小量金錢,那家長可給他們一些買大物件的零用錢,比如樂器、運動器材、手機話費、基本服裝費用和剪頭髮費用。

一份零用錢或一份兼職應該可以減少家長和孩子因金錢起衝突的次數。當孩子要求一個可由自己決定的物品時,家長可提醒孩子自己負責,錢是要他自己掏腰包的。不要過分滿足孩子的物欲惡的傾向非常消耗金錢。就算世界上最豐厚的零用錢,也阻止不了孩子還會再求你給他買更昂貴和更不必要的東西。面對這些要求,最佳回應是什麼?在大多數父母的回答中,很多是很常見但效果不佳的策略,有些說法可能你在童年時也聽到過:

你以為我是用錢做的嗎?

儲物櫃上起碼堆著一打你沒用過的包包。你為什麼老是要買呢?你就不會對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心存感激嗎?

你就只會為自己著想嗎?

這些話你以前聽過嗎?記住你現在是在跟惡的傾向說話。而惡的目的是渴望身份象徵和閃亮的東西。它不會聽你的理由,而且受到反對時會激烈反抗。通過想辦法與惡合作,而非與之對抗,家長才可能會得到更好的結果。嘗試同情一下你的青少年想買新手袋的要求,但不要急著去給她買。

媽媽:我聽到了。我知道你很想要一個新手袋,而且舊的看上去都過時了。我們一起想想怎麼給你買一個。

女兒(諷刺地說):嗯,我想想啊。你可以去商店給我買一個。

媽媽:如果等到你過生日送給你的話,我可以去買。如果你想早點買,你可以打電話給羅斯家或者科溫家,問問他們需不需要臨時保姆。或者用爺爺奶奶給你的生日錢。如果你願意出一半的錢,而且如果價格合理的話,我可幫你付另一半的錢。

女兒:這不公平!其他人都有一個很好的包包。瑪迪就有兩個貝琪·詹森的手拿包。伊莎貝爾有一個新手鐲。漢娜有三個馬克·雅可布的包包呢。三個啊!而我現在被迫用這個舊垃圾,真丟人呢。

這時候,女兒可能會氣衝衝地走開,但等她氣消了,她可能很快就回來了。她不會像剛剛那麼憤怒,但她的要求不會讓步。

女兒:我打了電話給科溫家,我星期六晚上去幫他們看孩子,從六點到十一點,或者更晚!他們讓我星期三放學後也去一下,幫塔莉亞補習幾小時功課,可得到一些錢。加上我50塊生日錢。我本來就打算用這些錢去聽純白金“T樂隊”演唱會的。我在網上查過票價,只要20美元,這樣我就能多出30美元。我看中了一個粉色絲絨小包包,要80美元!如果你能幫我出20美元,我就能買。我會很高興的,媽媽。

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可能會反對,說:我上個月才給你買了個包包,那個你怎麼不用?

或者:粉色絲絨的?你不覺得那個很容易髒嗎?

或者:一個小包包?放得下你的那堆東西嗎?

請克制住自己,不要說任何這樣的話。回想一下兩點。其一:你的女兒渴望得到那個絲絨包包並不是因其合理和實用,而是她喜歡。沒錯,買這個包是消遣,但她願意工作賺錢買,而且還用了她自己部分積蓄。其二:你已經答應出一份錢幫忙買包包。在這筆交易中,除了20美元外,你不會有任何損失。這是一筆廉價投資,既能遵守你的諾言,又能尊重孩子的品味。

並非孩子每個要求都要由家長提供資金贊助。比起不停地說“不行,你已經有了一個包包了。別說這些廢話來煩我了”,體貼地幫忙解決問題能達到非常不同的效果。通過把購買東西的主要責任推回給孩子,比虔誠地對她說要學會感恩之類大道理的教育意義要有效得多。“如果你願意花自己的錢,那或許我們可以想辦法幫你買這個包包。”運用這種合議方法,家長可以給孩子機會學習。當要求她自己出錢時,她可能會發現自己對女裝手袋的欲望很快就消失了。或者如果她的欲望經久不消甚至持續增長,她也會發現將惡的能量轉化為一個選定目標更能夠得到滿足。

最後再說一下和青少年做交易。你會發現在上面的對話中,家長忽略了女兒的無禮回應。你不能強迫一個孩子和善大方,但你可以通過自己的措辭來演示給她看,和善大方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孩子太過分:我覺得你是老年癡呆了,真的。你上個星期還跟我說你會給我買一個包包,可現在什麼都沒買。我也跟你一樣不願意出一點錢。你答應過我,我可以買自己喜歡的,可你現在又故意忘了。你老是忘記我覺得重要的事。這已經不是買包包的問題了,而是最起碼的尊重和理解的問題。你根本不關心我需要什麼,你也根本不關心我。

就算你擔心她那種“老年癡呆”的話會變成現實,也千萬不要為此而跟她理論,也不要去爭論假定的“承諾”或者所謂的“缺少愛”是否屬實。這個時候你應該停止跟她談判。直接說:“你這樣跟我大呼小叫我沒辦法跟你談。看得出來我們現在沒辦法達成一致,所以我們不用談了,或許下次再談吧。”如果你的孩子用一種更尊重的方式再次提起這個話題,你們可以重新開始討論。

莉莉生日的早晨,她透過窗戶看到了嶄新的汽車上打著蝴蝶結停靠在外面,然後她開始抽泣。當父母問她怎麼回事時,莉莉說:“我不要那輛車,我要一輛藍色的。”

父母聽到女兒對禮物如此粗野反應時感到震驚。他們給她買了一輛堅固又漂亮的新車,這輛車可能伴隨她走過高中、大學,甚至更遠。然而當我讓莉莉父母告訴我莉莉反應時,一個背後故事卻漸漸湧現出來。她母親說:“哦,莉莉對藍色☆禁☆情有獨鍾。從她還是很小的時候開始,其他的女孩都穿粉紅色和紫色,莉莉就穿藍色的裙子去參加生日派對。她還是六七歲的時候會說:‘我的眼睛像矢車菊,午夜的天空是靛藍色的,泳池裡的水是海藍色的。’”這時,莉莉的母親深吸了一口氣說:“哦,我想我現在明白為什麼莉莉看到生日禮物會哭了。我記得她剛拿到駕照時,她就開始談論藍色的車。我以前還想過只要是藍色的,就算給她一輛二手本田思域,她都會覺得開心。只是,因為我們都喜歡寶馬,就把其他的都忘了。”

我們可能會把莉莉的反應解讀成一個被寵壞的青少年的行為。因為一輛嶄新寶馬轎車,不管是什麼顏色,對於大多數青少年來說,都是超乎理想的禮物。我們也可能欣賞她忠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行為。這種家長和青少年之間的困境以各種方式出現:汽車、衣服、大學等等。當家長不僅以給孩子買東西來樹立自己形象,還用“我們這是在教你注重品質的重要性”或類似的藉口來掩飾動機時,青少年又怎麼能培養出成熟的自我克制意識呢?

在家長認為青少年權利意識完全是他個人問題之前,先花一點時間反省一下自己的習慣。你是否像莉莉的父母那樣,依仗家庭經濟能力,為了在社區其他人面前樹立形象,而給孩子買昂貴的東西?當孩子說出自己欲

望時,又給他加上膚淺的罪名?或者,你是否曾經走進過像這種家長、青少年和金錢的迷宮?

(1)購買感情

過去你的孩子很愛你,而現在不是變得疏遠不交流,就是極難相處而特別挑剔。當那條連接父母和孩子的感情線變得很細時,家長傾向于保護牽手孩子。它,而不是把線放長。家長給青少年買商品或服務,因為害怕如果不這麼做,那條線就會斷掉。

(2)代替快樂

隨著我們逐漸年老,我們喜歡從年輕人身上借取自尊心和虛榮心。讓他們穿好看的衣服,用昂貴的健身器材,過多姿多彩的富足生活。但對於青少年來說,被家長裝扮成娃娃和木偶其實是很讓人洩氣的事。

(3)過分同情

當青少年抱怨“誰都有那個”或者“誰都參加過某個夏季游”時,他們真正想說的是:擁有這些東西能幫助他們融入受歡迎的孩子或者某一個群體。這是對的。青少年需要某些工具幫他們獲得社會地位。有時,給青少年買名牌靴子或者他喜歡的山地車是一種尊重和同情。但也要注意,不能允許孩子用錢去買朋友,不能以緊縮家庭經濟來滿足他們社交需求。

(4)過分獎勵

過分強調結果而不注重過程,會導致父母行使一種賄賂行為:你給我考出好的學習成績,取得傲人的體育成就,讓人羡慕的社會地位,或者其他衡量成功的標準,我就給你買任何你想要的東西。定期用物質獎勵“喂”孩子,實際上可能適得其反,降低內心動力。這是在告訴你的孩子:“適度”不是成功人士的品質。

(5)消費心態

當家長們為了分散自己不愉快的感覺,養成購物達到放鬆的習慣時,他們會發現這會導致對購物更加上癮。如果家長習慣性地希望通過給孩子買更多東西,比如衣服、電子產品或者特別的旅行,來試圖解決青少年的問題,那家長就正在將這種無法得到滿足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授給孩子。

(6)道德優越

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自私和被寵壞的青少年,能夠讓家長覺得折磨、憤怒、受傷,以及道德上的優越。當家長信心脆弱時,這種優越感能讓其感到高興,並且給家長及其配偶提供不斷的話題素材:“我走進家門,她眼睛就沒離開過電腦,甚至連頭都沒點一下。這種態度還想讓我給她買一雙半正式鞋子?門兒都沒有!”在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自然矛盾中,偶爾生氣甚至是大發雷霆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孩子,這時就該從矛盾中退出來,去找輔導員或者醫生。

(7)教孩子做預算

有一種方法能控制住yetzer(惡),那就是讓你的孩子負責生活的額外開銷。正如我在第四章所提到的,孩子們可以賺取零用錢。大部分家長也會定期給較大孩子零用錢。零用錢的目的不是説明孩子為將來上大學省錢,或者幫孩子學會做慈善。這些目標雖然值得去做,但這種預算分解通常對於青少年來說太難了。零用錢也不是家務活報酬,最好把家務活看成是家庭成員的一個基本任務。零用錢的目的很簡單:教青少年如何為可自由決定的事物做預算。

那麼零用錢支付包含哪些方面呢?讓孩子負責那些需要定期付錢的開銷:煤氣、音樂類傳媒開銷、跟朋友出去吃飯等都是一些常見例子。零用錢也能減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摩擦。“你怎麼又要買一雙匡威高幫鞋?”“你以為我會花二十二美元給你買一支唇膏嗎?”很多家長曾因類似原因和孩子產生爭執。如果孩子有能力管理小量金錢,那家長可給他們一些買大物件的零用錢,比如樂器、運動器材、手機話費、基本服裝費用和剪頭髮費用。

一份零用錢或一份兼職應該可以減少家長和孩子因金錢起衝突的次數。當孩子要求一個可由自己決定的物品時,家長可提醒孩子自己負責,錢是要他自己掏腰包的。不要過分滿足孩子的物欲惡的傾向非常消耗金錢。就算世界上最豐厚的零用錢,也阻止不了孩子還會再求你給他買更昂貴和更不必要的東西。面對這些要求,最佳回應是什麼?在大多數父母的回答中,很多是很常見但效果不佳的策略,有些說法可能你在童年時也聽到過:

你以為我是用錢做的嗎?

儲物櫃上起碼堆著一打你沒用過的包包。你為什麼老是要買呢?你就不會對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心存感激嗎?

你就只會為自己著想嗎?

這些話你以前聽過嗎?記住你現在是在跟惡的傾向說話。而惡的目的是渴望身份象徵和閃亮的東西。它不會聽你的理由,而且受到反對時會激烈反抗。通過想辦法與惡合作,而非與之對抗,家長才可能會得到更好的結果。嘗試同情一下你的青少年想買新手袋的要求,但不要急著去給她買。

媽媽:我聽到了。我知道你很想要一個新手袋,而且舊的看上去都過時了。我們一起想想怎麼給你買一個。

女兒(諷刺地說):嗯,我想想啊。你可以去商店給我買一個。

媽媽:如果等到你過生日送給你的話,我可以去買。如果你想早點買,你可以打電話給羅斯家或者科溫家,問問他們需不需要臨時保姆。或者用爺爺奶奶給你的生日錢。如果你願意出一半的錢,而且如果價格合理的話,我可幫你付另一半的錢。

女兒:這不公平!其他人都有一個很好的包包。瑪迪就有兩個貝琪·詹森的手拿包。伊莎貝爾有一個新手鐲。漢娜有三個馬克·雅可布的包包呢。三個啊!而我現在被迫用這個舊垃圾,真丟人呢。

這時候,女兒可能會氣衝衝地走開,但等她氣消了,她可能很快就回來了。她不會像剛剛那麼憤怒,但她的要求不會讓步。

女兒:我打了電話給科溫家,我星期六晚上去幫他們看孩子,從六點到十一點,或者更晚!他們讓我星期三放學後也去一下,幫塔莉亞補習幾小時功課,可得到一些錢。加上我50塊生日錢。我本來就打算用這些錢去聽純白金“T樂隊”演唱會的。我在網上查過票價,只要20美元,這樣我就能多出30美元。我看中了一個粉色絲絨小包包,要80美元!如果你能幫我出20美元,我就能買。我會很高興的,媽媽。

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可能會反對,說:我上個月才給你買了個包包,那個你怎麼不用?

或者:粉色絲絨的?你不覺得那個很容易髒嗎?

或者:一個小包包?放得下你的那堆東西嗎?

請克制住自己,不要說任何這樣的話。回想一下兩點。其一:你的女兒渴望得到那個絲絨包包並不是因其合理和實用,而是她喜歡。沒錯,買這個包是消遣,但她願意工作賺錢買,而且還用了她自己部分積蓄。其二:你已經答應出一份錢幫忙買包包。在這筆交易中,除了20美元外,你不會有任何損失。這是一筆廉價投資,既能遵守你的諾言,又能尊重孩子的品味。

並非孩子每個要求都要由家長提供資金贊助。比起不停地說“不行,你已經有了一個包包了。別說這些廢話來煩我了”,體貼地幫忙解決問題能達到非常不同的效果。通過把購買東西的主要責任推回給孩子,比虔誠地對她說要學會感恩之類大道理的教育意義要有效得多。“如果你願意花自己的錢,那或許我們可以想辦法幫你買這個包包。”運用這種合議方法,家長可以給孩子機會學習。當要求她自己出錢時,她可能會發現自己對女裝手袋的欲望很快就消失了。或者如果她的欲望經久不消甚至持續增長,她也會發現將惡的能量轉化為一個選定目標更能夠得到滿足。

最後再說一下和青少年做交易。你會發現在上面的對話中,家長忽略了女兒的無禮回應。你不能強迫一個孩子和善大方,但你可以通過自己的措辭來演示給她看,和善大方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孩子太過分:我覺得你是老年癡呆了,真的。你上個星期還跟我說你會給我買一個包包,可現在什麼都沒買。我也跟你一樣不願意出一點錢。你答應過我,我可以買自己喜歡的,可你現在又故意忘了。你老是忘記我覺得重要的事。這已經不是買包包的問題了,而是最起碼的尊重和理解的問題。你根本不關心我需要什麼,你也根本不關心我。

就算你擔心她那種“老年癡呆”的話會變成現實,也千萬不要為此而跟她理論,也不要去爭論假定的“承諾”或者所謂的“缺少愛”是否屬實。這個時候你應該停止跟她談判。直接說:“你這樣跟我大呼小叫我沒辦法跟你談。看得出來我們現在沒辦法達成一致,所以我們不用談了,或許下次再談吧。”如果你的孩子用一種更尊重的方式再次提起這個話題,你們可以重新開始討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