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攻擊性行為

攻擊性行為是幼兒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 指侵犯和攻擊他人的行為, 包括身體攻擊和言語攻擊。 男孩子多為身體攻擊, 女孩子則常為言語攻擊。

攻擊行為表現為傷人、破壞物品、虐待動物、搶奪他人物品等, 這類行為與單純的發脾氣不同, 常造成對別人的傷害或物質的損壞。 這些兒童常常好動、容易惹是生非、情緒易激怒、以自我為中心, 當受挫折或願望不能滿足時就以發怒、傷人、毀物來發洩心中的怒氣, 對家長和老師常有不服從和違紀行為。

以下幾種因素是引起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常見原因:

Advertisiment

(1)困難型氣質特徵

這種兒童的情緒反應強烈, 易衝動, 自控能力差。

(2)教養方式不當導致攻擊性行為的產生

在放任型家庭中的兒童, 由於最初的衝動和破壞性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 逐漸形成不良行為問題。

(3)專制型家庭的兒童

由於家長常常忽視他們的正常需求(尤其是情感需求), 而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 因此這樣的兒童就學會了用同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4)溺愛型家庭的兒童

過分溺愛容易形成自私、唯我獨尊的心理特徵, 對別人的痛苦無動於衷。

(5)缺少愛的兒童

從小沒有得到應有的關心和呵護, 往往感情淡漠、性情粗暴。

對攻擊性行為兒童的矯治主要採用行為矯正療法:

(1)鼓勵合作行為。 創造機會讓孩子相互合作,

Advertisiment
對他們的良好行為, 如分享、合作、幫助別人等, 及時肯定、讚揚, 使孩子的良好行為得到強化。

(2)暫時隔離。 當兒童有較嚴重的攻擊性行為時, 就應該給予必要的懲罰。 把他一個人關在屋子裡或限制他的行動範圍, 直到他自己平靜下來。 應該強調的是, 必須明確告訴兒童他被隔離的原因。

(3)加強品德教育。 讓孩子聽“攻擊受罰, 合作得獎”的故事, 或看這一類的影視片、連環畫等, 使孩子從具體形象中受到品德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