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雲,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通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和品學兼優的孩子做朋友, 他們覺得和這樣的孩子在一起, 自己的孩子會在TA的帶動下變得更優秀。
Advertisiment
但是, 現在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 他們根本不會給朋友定性後才決定要不要與他交往。 因此, 這也成了父母們最擔心的事。 常常能聽到家長對孩子說:“某某同學總是說髒話, 你可別和他一起玩了”等等。 其實, 孩子之間相互接觸的過程, 正是其心理成長的過程。 家長的話雖然是有意引導孩子, 但這樣卻影響了孩子自己的判斷能力, 不僅可能會斷送孩子交朋友的機會, 也可能讓孩子同時失去了自己分辨朋友好壞的機會。 那麼, 家長需要做些什麼呢?其實家長只需要告訴孩子, 哪些行為和做法是正確的, 哪些是不正確的, 讓孩子心裡有個底線, 孩子自然會在與其他小朋友接觸後,
Advertisiment
在實際生活中, 父母不能代替孩子選擇朋友, 因為那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交際能力。 對孩子來說, 朋友交往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家長應鼓勵孩子自由選擇朋友, 這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這個過程中, 父母們最應該學習的是如何幫助孩子, 讓孩子找到適合交往的“好朋友”。
一、不要對孩子的朋友求全責備
孩子的朋友同樣也是孩子, 只要是孩子, 都會有不足的地方, 和各種朋友交往, 其實也是鍛煉孩子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的過程。 如果你求全責備, 孩子稻可能就交不到朋友, 也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二、避免在孩子面前負面評價他的朋友, 更要避免出現禁止與他們一起玩的情況
Advertisiment
家長的這種行為, 往往會導致孩子為自己的朋友辯護, 甚至會促使他們更親近。 相反的, 把焦點放在自己孩子的良好行為上, 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好壞行為的差異, 而不被朋友的不良行為所傳染, 才是最佳的方式。
三、和孩子討論你的感受, 但不要攻擊他們的友誼
家長可以描述那些特定會讓人困擾的行為, 而且要求孩子說出對這些行為的看法。 可以使用有效的句子來引導整個談話, 讓孩子自己說出結論。 例如:“當小明打電話給媽媽的時候, 他非常沒有禮貌, 語氣生硬蠻橫粗暴, 我真不明白為什麼他會這樣講話?”
四、對孩子交的“壞朋友”做出良性干涉
最後, 孩子畢竟是孩子, 他們的自製力和自控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