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故事,兒童認識世界的一扇窗

每個人都是主角, 每個人都活在故事中。

相信每個人的童年裡都離不開童話書、繪本和動畫片, 這些精彩的故事形式伴隨我們長大, 成為童年一份念念不忘的美好回憶。 隨著我們走向成熟, 接觸社會, 認識世界, 又開始接觸新的故事。 這些故事中有的是別人講給我們聽, 比如看到的小說、影視劇、新聞, 有的則是發生在我們自身所經歷參與的, 或者發生在家人、同事甚至是自己身上的。 這些故事如春風化雨, 潤物細無聲的影響著我們的認知、情感和意志, 形成了今天的自己。

故事, 兒童認識和把握世界的一扇窗

Advertisiment

美國著名認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家傑羅姆·布魯納說:“講故事是人們理解自我生活和經歷的一種方式, 人們一直在故事中遊弋。 ”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 都是在故事化的生活。 故事是人類經驗的概括形式, 是人們以敘述方式認識世界的結果, 是人類的基本的生存方式和表達方式, 是認識和把握世界的一扇窗。

有孩子的家長都會發現, 兒童從小就對童話書、動畫片等產生極大的興趣, 他們不但喜歡聽故事和看故事, 還會模仿故事人物中的行為和語言, 並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 孩子普遍性的行為不僅驗證了兒童的普遍發展規律, 還代表著他們的需求, 是有著心理學意義的。

兒童, 作為一個尚不成熟的個體,

Advertisiment
受困於自身能力, 故事幾乎是其認識世界最主要的方式。 在兒童的世界中, 故事不可或缺, 他説明孩子認識外部世界及構築自己的世界, 讓兒童瞭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 學習和模仿故事中的行為, 學會交流和分享。

故事, 助力兒童更好的成長

故事在兒童的發展中有許多的作用, 善用故事, 能引導兒童在關鍵時期發展能力, 更科學的教育兒童, 助力兒童更好的成長。

1.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

語言的學習始于嬰兒對父母的模仿, 但一些複雜的語言, 特別是語言的語法規則、語言結構與邏輯有時需要通過別人的敘述來學習, 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手段。 通過故事, 兒童學會認識世界、描繪世界和表達思想, 故事説明兒童學習語言。

Advertisiment

2.認識外部世界以及建構內心世界

故事所體現的經驗世界是兒童認識世界的背景知識結構。 科爾萊恩·伊蓋恩曾說:“兒童從最先所聽的故事中無論獲得什麼都會很快的固定下來並作為將來學習的一個範本。 ”。 故事的這種經驗模式為兒童認識世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一種經驗支持, 是他們迅速成長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支持性條件。

3.促進兒童情感和智力成長

智力是指人的推理、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故事所創設的問題情境為兒童的智力成長提供了有意的刺激和間接經驗。 不僅如此, 故事還能點燃兒童的情感體驗, 使兒童融入創立情境中的情緒生活, 進而培養和發展兒童的情感世界。 故事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記憶力,

Advertisiment
啟發孩子的想像力。 同時, 還可以將兒童的注意力調動起來, 使注意力的廣度和穩定性得到發展。

4.促進兒童社會化

人本質上是社會性的動物, 人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社會化的實質是通過語言符號、行為使兒童逐漸接受社會的規範、準則和價值觀的過程, 就是讓兒童逐步熟悉、懂得、內化並學會遵守人生遊戲規則的過程。 故事中, 無論是人還是物的言行背後都滲透著一定的社會法則和規範以及道德倫理價值觀念。 兒童在潛移默化之中就學會了遵守社會規範而接人待物, 通過內化這些規則、價值觀而實現社會化。 在故事中兒童學會認識自我、建構社會聯繫、發展道德觀念、塑造人格等,

Advertisiment
傾聽別人的故事就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

不同年齡階段的故事形式

根據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 在不同年齡階段, 適用的故事形式也有區別, 下面就列舉一些不同年齡階段的適用故事形式, 為家長朋友們提供參考, 幫助去選擇適合孩子的故事。

【0-2歲】故事形式:聲音形式的故事

處於嬰兒階段(0-2歲)的個體來說, 他們是以感知運動的方式認識周圍的客觀環境, 由於語言的發展水準的限制和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 嬰兒對外界的認識主要是依靠感知和行動進行的。 還不能完全通過以語言敘述和圖畫象徵的童話作為認識外界的方式和途徑。

【3-6歲】故事形式:圖畫書和幻想童話

3-6歲是語言、閱讀理解力迅速發展期, 孩子讀圖能力遠遠高於對文字的敏感度。適合讀有一定情節、單純而有趣的繪本故事,及富有想像力的幻想童話,篇幅不宜過長.

【7-9歲】故事形式:帶有少量文字的繪本、童話和寓言等文字較少而充滿想像的書籍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處在形象思維的階段,喜歡借助聲音、線條、色彩來瞭解世界,這時候家長開始適量增加文字書的閱讀。但此時期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適合較為短小又充滿想像的故事。

【9-12歲】故事形式:較為長篇的兒童文學,有科普性質或者教育性質的故事

到了小學中後階段,孩子的識字量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閱讀書籍的內容和範圍更廣,閱讀興趣也更多,對自然科學、歷史等領域的興趣提升,抽象思維進一步發展,試圖從多種角度看待一個問題。因此,應該把握小學中後階段這一培養孩子走向獨立閱讀的和自主學習的最佳時機,多給孩子閱讀有科普和教育意義的書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結語

故事是兒童認識世界的一扇窗,希望每個家長都能善用故事,選擇合適的故事引導孩子更健康快樂的成長!

孩子讀圖能力遠遠高於對文字的敏感度。適合讀有一定情節、單純而有趣的繪本故事,及富有想像力的幻想童話,篇幅不宜過長.

【7-9歲】故事形式:帶有少量文字的繪本、童話和寓言等文字較少而充滿想像的書籍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處在形象思維的階段,喜歡借助聲音、線條、色彩來瞭解世界,這時候家長開始適量增加文字書的閱讀。但此時期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適合較為短小又充滿想像的故事。

【9-12歲】故事形式:較為長篇的兒童文學,有科普性質或者教育性質的故事

到了小學中後階段,孩子的識字量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閱讀書籍的內容和範圍更廣,閱讀興趣也更多,對自然科學、歷史等領域的興趣提升,抽象思維進一步發展,試圖從多種角度看待一個問題。因此,應該把握小學中後階段這一培養孩子走向獨立閱讀的和自主學習的最佳時機,多給孩子閱讀有科普和教育意義的書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結語

故事是兒童認識世界的一扇窗,希望每個家長都能善用故事,選擇合適的故事引導孩子更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