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圖片來源於網路,
圖文無關
孩子喜歡與別人競爭, 老師在幼稚園舉行吃飯比賽、穿衣比賽, 父母也會借競賽來激勵孩子, 使其做事快一些、更好一些。 看起來簡簡單單的競賽卻也有不少的學問。 有不少孩子只愛贏, 卻輸不起, 一旦比不過別人, 就很不開心, 甚至大哭大鬧:“我不幹, 我不幹。 ”心軟的父母就繳械投降:“好好好, 算你贏!”或者重新玩過, 再輸給孩子以息事寧人。
家長故意輸給孩子, 這樣做對不對?————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經常故意輸給孩子, 孩子會以為他永遠都應該是贏家, 但現實生活並不是如此,
Advertisiment
競賽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製造氣氛, 激發孩子的好勝心, 它本身不是目的。 孩子贏了可以樹立自信心, 輸了應當學會面對敗局。 孩子的態度來源於家長所示範的榜樣, 所以當家長“輸”了的時候, 別忘了總結一下教訓:“我怎麼會輸呢?讓我想想看, 噢, 是不太專心的緣故。 ”潛移默化的結果是, 當孩子輸了時也會考慮輸的原因, 無論是輸是贏, 成人都要示範樂觀的態度:輸贏乃兵家常事, 重要的是下一次要吸取教訓。 孩子形成此態度時, “輸”了的你假裝表現出“沮喪”的樣子, 孩子定會來安慰你:“媽媽, 不要緊,
Advertisiment
另外, 競賽只能促進速度, 卻不能説明孩子掌握技巧, 當孩子在活動中需要充分的時間練習時, 並不適合舉行比賽。 比如與3歲的孩子比賽扣紐扣, 好勝的孩子會非常著急、無助, 比賽的效果自然會適得其反:孩子會因此厭惡扣紐扣。 那麼家長們應如何協助孩子以健康的心態來面對競爭?
孩子對於失敗無法接受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贏的機會太多了:成人應該控制輸贏節奏, 讓孩子有輸有贏。
(2)讚美得太多了:很多家長經常鼓勵、讚美孩子, 凡事應有度, 過多的讚美會使孩子產生錯覺, 以為自己很了不起, 甚至完美無缺, 從而無法面對自己的瑕疵。
(3)自信心較低:有的孩子怕被別人取笑,
Advertisiment
(4)害怕讓家人或老師失望:成人適當的期望可以激勵孩子積極向上, 使孩子勇於接受挑戰。 然而有些孩子卻是成人不適當期望的犧牲品, 孩子很希望讓父母滿意, 常竭盡全力去爭取成功, 一旦輸了, 除了對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無法獲得心理平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