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嬰/幼兒就是天生很好帶:平時不哭不鬧, 到一個新的環境也非常容易適應, 不怎麼認生, 跟誰都玩得來。 而另外一些孩子則超級麻煩, 很難適應新的環境, 在新環境中特別容易緊張或憤怒(無論是遇到新的人還是到一個新的地方、或是從睡夢中醒來), 而一緊張就哭個沒完沒了, 簡直就是不把父母搞崩潰誓不甘休的節奏。
在很多情況下, 這兩種孩子的區別主要在其神經系統的發育上。 後者就是對外界的環境變化特別敏感, 一有變化往往易怒或者一直大哭。
Advertisiment
如果你的寶寶恰好是敏感難帶類型, 相信你常常會處於抓狂的狀態 – 聽孩子不間斷地哭半小時絕對是一種折磨。
常爸對你深表同情之餘, 給你帶來一些國外的研究發現, 希望能安慰到你:造成嬰兒期“難帶”的這種敏感性, 可能會有助於這個孩子今後變成可愛的、學業有成的、社交能力強的少年(如果養育方式得當的話)。
先來看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的Anne Stright教授的一個研究。 她和同事對1300多個孩子的跟蹤調查資料(從出生一直跟蹤到小學一年級)進行分析研究。 這些孩子有一些在6個月的時候被標識為“難帶”, 因為他們比同齡人好動、情感波動大、愛哭、難以適應環境的改變。
這些嬰兒最後變成什麼樣了呢?結果取決於父母的養育方式。
Advertisiment
但是如果媽媽是溫柔的、敏感的(warm and sensitive), 他們的孩子會成為班級上的佼佼者。 在班裡, 老師對這些曾經所謂的“不好帶”的孩子給出的評價是:合作意識強, 自控力強, 學術能力強。 整體看來, 他們比之前“好帶”的孩子適應能力更強、更出色!
後期有些跟進的研究, 繼續跟蹤這些孩子到11歲, 發現在11歲時那些適應得最好的孩子, 同樣是那些小時候很“難帶”的, 但是父母養育得當的孩子。 總的來說, “難帶”的孩子的確可能讓父母抓狂, 也需要父母花更多精力去撫養,
Advertisiment
簡而言之, 敏感的嬰幼兒, 與“好帶”的孩子相比, 受父母養育方式的影響更大。 所以如果父母的養育方式得當的話, 這些敏感的孩子, 反而比“好帶”的孩子更有優勢。
Jay Belsky從進化/人類學的角度對這個問題做了解釋。 好帶的小孩在任何的條件下都會適應的比較好, 包括身處巨大壓力之下(如饑荒, 戰爭, 或貧窮)。 但是因為他們對環境的敏感度低, 所以他們在極好的條件下(比如和平、穩定、富足)也不見得發展得更好。 所以我們的祖先就生出了一些超級敏感的孩子來“對沖”這種“平庸”的風險。 這些孩子在不良環境下會極其不適應, 但是當外界環境變得積極良好時,
Advertisiment
進化論、人類學太難懂?常爸以前在投資銀行工作, 那就試著用投資的角度來解釋一下吧。 “好帶”的孩子就像保本理財, 市場怎麼波動, 旱澇保收, 但是收益率就不會太高;“難帶”的孩子就像股票, 市場不好, 可能血本無歸, 但如果市場很好, 可能給投資人超額回報。
在這裡, 所謂的“市場”, 其實就是我們的養育方式, 和給孩子創造的環境。 股票市場我們無力影響, 但我們是有能力去調整我們的養育方式, 和創造孩子所處的環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