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對別人說, 我的孩子很龜毛, 做什么事都要按部就班, 拿走他的東西他就發脾氣?其實, 這是寶寶的“秩序感”在作崇!秩序感跟寶寶的自我發展息息相關, 影響孩子情緒及人格發展, 甚至社會人際的能力。
什么是“秩序后”呢?所謂的“秩序感”是“在孩子出生時, 內在的一種基本需求, 嬰幼兒透過這個需求去認識自我, 以及自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孩子對事物的順序、物品擺設的位置、人物的呈現, 都有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執著。 尤其在孩子出生到兩歲時特別明顯, 他們會“固執地”把東西放在固定的位置,
Advertisiment
有一次, 我在小小班的教室中, 看見一位老師將cd取出后, 隨手將cd盒放在旁邊, 有一位二歲孩子走過, 看見cd盒插放回去, 然后深呼一口氣, 滿足地離去。 孩子如此作并不是為了要得到稱贊, 或想整理環境, 而是內在對秩序感的渴望。 認為每樣物品都有一個家, 在日常生活中你常常可以觀察到孩子默默的從事歸定位的運動。 不只是物品, 甚至是孩子本身, 孩子喜愛吃飯有固定的座位;洗澡有一定的順序、一定的陪澡玩具, 甚至散步喜歡固定的路線, 期待在相同的轉彎處看見相同的標的物,
Advertisiment
井然有序的秩序 幫助定寶塑造自我
“秩序感”對孩子而言就像是地圖一樣, 孩子在探索著環境時, 就像一位繪制地圖的勘探家一樣;每次走這一條蜿蜒小路, 我會在左邊看見二棵樹、右邊有一個巨石……。 當孩子在新的環境探索時, 同時, 他的心智又像一臺照相機一樣照下這一切, 建構出一張地圖, 他生活在這環境中, 就依照他這張熟悉的地圖, 再去連結環境中的人事物。 由于孩子是藉著環境的幫助去塑造自我, 因此他需要精確的指引, 而這精確的指引就是井然有序的秩序。
井然有序的秩序, 幫助嬰幼兒塑造自我, 也連接起生活中每樣人事物的關聯, 有一位媽媽告訴我,
Advertisiment
“秩序感”對孩子而言就像是地圖一樣, 孩子在探索著環境時, 就像一位繪制地圖的察家一樣:他會依照這張熟悉的地圖, 再去連結環境中的人事物。
缺乏秩序感
影響寶寶成長發展
沒有了秩序感就像在森林中迷路的人一樣, 讓人摸不著頭緒, 總是忐忑不安地不知下一步有會碰到什么。 孩子若從小就生活在毫無秩序,
Advertisiment
我曾經經過一個媽媽非常地苦惱, 她的大兒子每晚哭個不停, 有時半夜邊哭還會邊拉著大人往房間外走, 這樣的情形已經持續了二個多禮拜, 帶去看醫生生理狀況沒什么問題, 老人家說孩子一定是受到嚇驚, 應該帶去收驚, 卻沒有改善。 我詳細的問了媽媽最近家里的情況, 原來弟弟最近剛出生, 在媽媽坐月子期間, 家里大整修, 房間也換了新床, 哥哥回家突然看到家里整個都不一樣了, 也對家里的變動感到很不安, 在心里他的世界秩序已經大亂, 所以他每晚驚醒時, 只感到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地方, 他就一直想“回家”。
Advertisiment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 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向我抱怨他常常亂發脾氣, 有時和他講好要去公園, 可是臨時不能去, 他就會又哭又鬧, 媽媽說生活中類似的狀況不勝枚舉, 認為他是存心和她唱反腔, 很不聽話、任性, 因此常常處罰他。 其實, 他是一個秩序感很重的孩子, 他對事情突然改變很不舒服, 他自己也無法理解。
我自己是資深的幼教者, 也會不小心踩到孩子秩序感的地雷, 有個孩子每天上學, 習慣讓媽媽把外套帶回家, 下課來接他時再帶來, 有次因為天氣較冷, 媽媽在教室樓下把外套交給我, 委托我在孩子去戶外玩時給他穿上, 我欣然答應, 也快步地走向教室, 當我走進教室, 他看見我手上的外套,他突然放下手邊的工作,嚎啕大哭,我突然驚覺我破壞了他的秩序——外套不應該在這時候出現,他用哭泣向我抗議!
以上的例子都在告訴我們,當環境出現了破壞秩序的因素,孩子會變得騷動不安及亂發脾氣。只要阻礙原因仍在,任何安撫行為都會遭到他的抗拒,甚至因而在生活或心理上生病。
他看見我手上的外套,他突然放下手邊的工作,嚎啕大哭,我突然驚覺我破壞了他的秩序——外套不應該在這時候出現,他用哭泣向我抗議!以上的例子都在告訴我們,當環境出現了破壞秩序的因素,孩子會變得騷動不安及亂發脾氣。只要阻礙原因仍在,任何安撫行為都會遭到他的抗拒,甚至因而在生活或心理上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