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你幫助家中的“小害羞”

有的父母很煩惱, 為什麼我的寶寶長大了會變得很害羞?難道我的寶寶天生的性格就是這樣?

愛因斯坦、牛頓、周傑倫、妮可・吉德曼……這些相當有名氣的人物在小時候都很害羞。 但如果害羞的主角換成自己的寶寶, 接受起來就多少有點兒困難。 那麼――

經常接到年輕父母的諮詢:我的寶寶小時候一點兒也不怕生, 怎麼大了卻害羞起來?下面,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害羞事件”吧。

教你幫助家中的“小害羞”

事件一:誰都不許接近我

6個月以前, 卡卡見誰都愛笑, 大家都說卡卡是個小甜心。 可是最近一段時間,

Advertisiment
卡卡卻變得怕人了。 姨媽好久沒見卡卡, 很想親親他, 但是卡卡的小臉緊繃著, 姨媽剛湊過去, 他就哇哇大哭起來。

為什麼會這樣?

媽媽大可不必緊張, 現在, 卡卡已經可以區分熟悉人和陌生人了。 他與每天看護他的人比如媽媽, 形成了一種親密依戀;而不熟悉的人對卡卡來說是一種危險信號, 意味著不安全, 他當然要大聲呼救了。

如何幫助“小害羞”?

先讓小傢伙明白:除了媽媽以外, 爸爸、奶奶、爺爺也同樣愛他, 讓卡卡逐漸適應不同的看護者。 不要急於讓卡卡和陌生人親近, 孩子需要慢慢接納。 在這個過程中, 媽媽要陪伴在他身邊, 幫助卡卡建立安全感。 很快, 卡卡就會輕鬆地度過這個階段。

事件二:就是不進別人家門

Advertisiment

鬧鬧1歲多了, 每次帶他去朋友家, 媽媽都很發愁:鬧鬧就是不進朋友家門, 進去之後也是哭鬧著要回家。 但只要跟主人熟悉之後, 就很活躍, 還不停地表演節目。

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鬧鬧的一個氣質特點。 氣質是寶寶與生俱來的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應形式, 是寶寶的一種天性。 氣質中一個方面就是寶寶的“趨避性”(是指人首次遇到一種新刺激時, 所表現的態度為接受或退縮):高趨向性的孩子見人“自來熟”, 特別喜歡接近人, 陌生人也無所畏懼;但是高回避性的孩子, 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回避, 經過一段時間的預熱之後, 通常也能很好地適應環境。

如何幫助“小害羞”?

那些氣質不容易接近的寶寶, 雖然表面冷淡, 但內心也願意對人友好,

Advertisiment
經常也能夠自得其樂。 一分為二地看, 這種特點可使孩子減少受不良影響的幾率。 但如果過分怯生, 也會妨礙到孩子的社會交往及適應能力。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開始降低怯生的程度, 發展良好的適應性。 從小聽得多、看得多, 也會習慣於接受各種新的事物, 對物對人有較強的適應性。 另外, 去見陌生人或到陌生環境之前, 做好充分準備, 讓孩子“心中有數”, 也能減少孩子恐懼心理。

事件三:從來不和小朋友一起玩

文文比較內向, 就喜歡一個人在家擺弄玩具。 媽媽認為對孩子要充分放手, 這樣大人也有足夠時間做自己的事情。 但是媽媽發現, 每次帶文文去社區玩, 文文總是特立獨行, 從來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Advertisiment
連個招呼都不打。

為什麼會這樣?

文文不喜歡跟人接觸, 並不是怕人, 而是一種回避。 表現出好像根本沒看見你, 這和媽媽在看護文文過程中的“大撒把”有一些關係。 媽媽在看護中沒有滿足文文的情感需要, 和文文很少有交流和互動, 才導致文文內向的性格。

如何幫助“小害羞”?

多跟孩子進行一些愛的交流。 孩子感到緊張時擁抱一下文文, 告訴她:媽媽在身邊。 逐漸地, 孩子就學會怎麼表達情感, 怎麼跟別人交流了。

事件四:躲在姥姥後邊更安全

冰冰3歲了, 是姥姥一手帶大的。 家裡來客人了, 冰冰總是躲在姥姥身後不敢出來。 媽媽帶他去親子園, 無論他在玩多麼喜歡的玩具, 只要有別的孩子來, 他就會嚇得扔掉玩具躲到大人身後。

Advertisiment

為什麼會這樣?

有些寶寶從小很少出家門、見到家以外的人。 孩子缺少跟小朋友玩耍的體驗, 在跟小朋友接觸的時候就會焦慮、害怕。

如何幫助“小害羞”?

多帶孩子去接觸小朋友。 一開始可以找小一點的小朋友一起玩, 避免爭搶玩具給孩子造成不愉快的體驗, 打消跟小朋友一起玩的積極性。 慢慢再接觸更多的小朋友, 循序漸進。 如果他見到小朋友感到害怕, 不要訓斥和指責他, 可以抱抱他, 給他一段適應的時間。

小編總結:其實很多“小害羞”不是天生性格就是這樣, 家長們要多跟孩子進行一些愛的交流, 多鼓勵孩子, 讓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 然後讓他們慢慢地接觸更多的朋友, 只有這樣循序漸進, 才能幫助孩子一點點地擺脫“小害羞”。

才能幫助孩子一點點地擺脫“小害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