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幾大腦癱兒的治療措施

寶寶在出生後, 父母們都感到十分的激動, 但是, 不久一些父母會發現自己的寶寶有些行為異常, 而且表現出語言障礙和智力缺陷的症狀, 其實, 這些都是寶寶腦癱的表現, 需要父母們及時帶寶寶們到醫院進行檢查, 做到早治療早發現。 那麼, 治療腦癱兒的措施有哪些呢?下面, 就來跟隨小編看一下吧!

腦癱兒的治療方法有什麼?治療腦癱兒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音樂治療:

患者在音樂的作用下, 增強了從屬感覺和積極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感, 學習語言的願望便會受到激勵, 加上音樂對運動控制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可使腦性癱瘓兒童在糾正言語障礙方面得到較大進步。 音樂和音樂活動對於嬰兒腦癱兒童的緊張、分心、感覺過敏和不良心境會產生有益的影響。

2、手術治療:

對於痙攣型嬰兒腦癱, 通過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術, 對緩解病人的四肢肌肉痙攣有一定效果, 對患病時間特別長、出現關節變形的, 還需要骨科矯形手術治療。

以下幾種嬰兒腦癱病人適合手術治療:病人應該具有一定的智力, 能夠配合手術後的康復治療, 四肢肌肉痙攣的程度雖較嚴重, 但還沒有出現關節和脊柱變形, 睡著之後異常姿勢通常能夠減輕;四肢應該具有一定的力量, 平躺時可以抬離床面, 病人的年齡一般在4~5歲之後, 4歲之前應進行功能訓練和理療,

Advertisiment
防止症狀發展太快, 等到時機成熟後再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

當然, 具體到某一位病人是否適合手術治療, 需要醫生對患者進行詳細的檢查後才能決定。

3、點穴推拿治療:

中醫傳統手法治療筋傷疾病有悠久的歷史。 我們運用點穴推拿手法治嬰兒腦癱患兒的治療——推拿按摩療小兒痙攣型嬰兒腦癱。

它有活血化瘀、平肝熄風、健脾益氣、調和陰陽作用, 可促進血液迴圈, 改善組織血運, 松解軟組織粘連, 緩解肌肉攣縮, 糾正軟組織攣縮引起的肢體畸形, 改善肢體活動功能。 對促進腦性癱瘓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防止肢體畸形的出現和加重, 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早日發現腦癱兒 早日治療

腦癱兒的病症:

Advertisiment

患腦癱的孩子與正常孩子相比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出生後哺乳時不會吸吮、吸吮無力或拒乳, 或表現為吸吮後疲勞無力, 因而小兒多發生營養不良, 體重不增加或增加緩慢。

哭聲微弱:小兒出生後十分安靜, 哭聲微弱或持續哭鬧。 小兒出生後不動, 整個身體呈無力狀態。 全身鬆軟, 肌肉鬆弛。 或是全身發硬, 肌張力增強, 好打挺, 經常從繈褓中竄出去, 頭背屈呈對稱性, 有時頭偏向一側, 雙下肢硬性伸展。

而在孩子稍微大些, 也就是1到3個月左右的時候, 則出現小兒雙手拇指內收, 手緊握拳或上肢內收、內旋。 不注意看人, 不凝視。 而正常的孩子在這個時候已經能很認真的看著周圍的事物, 尤其是在旁邊有人逗弄的時,

Advertisiment
還能發出咯咯的笑聲。

同時頸不能豎直, 頭左右搖動。 俯臥位不能抬頭。 而正常小孩在40天左右已經能抬頭了。 肌張力低下, 全身發硬, 軀幹硬性伸展或全身發軟, 非對稱性姿勢。

如果在較小的時候家長沒有發現異常情況或是小孩表現不明顯, 那到了4、5個月的時候, 患腦癱的孩子會出現目光不追著大人走, 不注意看人, 眼球轉動不靈活。 表情呆板, 逗時無反應。

還不會翻身, 俯臥位抬頭小於90°。 身體逐漸變硬, 有輕度角弓反張或下肢交叉。 坐位呈全前傾或後傾。 手不靈活, 不伸手抓物或用一隻手抓物。

當小兒到了6、7個月的時候, 則會出現沒有手、口、眼協調的姿勢。 手抓物很快鬆開。 頭背屈, 肩後伸, 下肢有交叉表現。 肌張力增強, 上肢有時內旋,

Advertisiment
手握拳。 原始反射殘存等表現。

如果小孩在發育過程中出現了上述異常表現。 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治療。

腦癱兒的治療方法有什麼已經為大家介紹了一下。 不同的患者的病情是不同的, 所以選擇的治療方法也不一樣。 如果想要徹底治癒嬰兒腦癱疾病, 還需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全方面的檢查, 要積極地採取科學有效的治療。

腦癱寶寶們在剛出生的時候, 父母們可能看不出來, 但是, 如果在一歲左右, 細心的父母們發現寶寶們的行動僵硬、神情呆滯, 那麼, 就要開始擔心了, 畢竟, 良好的育兒工作是從寶寶出生就開始, 為了確保寶寶健康的成長, 父母們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進行治療, 這樣,才是對寶寶們真正的好哦!

這樣,才是對寶寶們真正的好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