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教好孩子夫妻該怎樣合作?

你是合格的父母嗎?孩子該怎麼教養, 常是引起新手父母爭論不休的話題!到底是對孩子嚴厲好, 還是任其發展好?或該一個扮黑臉, 一個扮白臉, 才能讓孩子在管教中得到喘息的機會呢?

其實, 不論您與另一半決定採行哪種教養法, 最重要的原則都是:讓孩子感受父母滿滿的愛, 並依孩子的個性來研發教養策略。 此次, 將針對父母採行的3種教養法做深入的探討, 剖析其優缺點, 讓您思考, 現代孩子到底該怎麼教才好?

但什麼才是正確的教養模式呢?以下我們將針對父母雙方都很權威或是都很放任,

Advertisiment
另一方權威、一方放任等教養模式的優缺點做介紹, 讓您來自我評估, 看看您的教養方式恰不恰當、合不合格?

你是哪一型父母?

教養模式1 雙方都權威

“對孩子嚴厲些, 孩子才有出息!”一般父母親如果採行嚴厲的教養模式, 其次, 如:本身就很嚴謹, 因而也不准孩子出錯;當然, 也有可能是父母把嚴格當成一種訓練孩子的方法。

教養下的孩子…

嚴厲的父母通常屬於自我主觀意識較高, 控制力強的父母。 此類型教養下的孩子, 可能會出現兩種標準, 即在家長面前表現符合家長標準的乖寶寶, 但在家長不在時又有另一種表現。

不過, 有時孩子也有可能因為擔心達不到父母的標準遭責駡, 而出現退縮的情況。 此外, 孩子還可能出現下列的情形:

Advertisiment

*若孩子的人格特質本來就顯得文靜, 那麼有可能因為父母嚴厲地管教而出現退縮, 害怕挨駡而不敢嘗試新事物。

*當然也有可能會是家長眼中的乖寶寶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此外, 也有可能會強化孩子的畏縮特質, 使孩子不敢與人溝通, 無法獨立進行一件事, 甚至是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 或是喪失問題解決能力。

*孩子因為經常挨駡, 而比較沒有安全感, 自信心也較不足。

*常是在父母的要求下前進, 缺乏自動自發的精神。

*若屬於外向型的孩子, 則有可能在年紀小時完全服從家長的指令, 但到某一年齡之後出現反彈、反抗, 而有愈來愈頑皮的傾向。

教養小幫手

嚴格不一定就是好!一味地要求孩子, 當孩子沒有達到標準時,

Advertisiment
即以責駡或是打罵孩子的方式管教, 其實並不能達到真正的效益,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

1.明訂賞罰, 給孩子信心:加強幼兒行為訓練, 及認知反省能力, 對於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要訂立一套準則, 並且有延續性, 並在孩子達到時給予肯定。 即雖然嚴厲地管教孩子, 但仍需給孩子信心。

2.避免情緒性字眼:此外, 父母還需注意, 自己說出來的話是否具有指標性作用, 還是只是情緒性的反應, 並防止自己出現情緒失控, 甚至是怒駡孩子的舉動。

3.清楚地表達指令:有時孩子也會是父母指令不清下的犧牲品!當父母表達指令時, 需完整且明確地表達指令, 且需配合語氣。 否則幼兒可能會因為聽不懂家長的指令, 或是指令太過模糊,

Advertisiment
而無法達到要求, 讓惱怒的父母覺得孩子笨。

4.讓孩子感受關心:一般來說, 若孩子的個性屬於較文靜的, 會明白父母嚴格背後的關心;但若本來就屬於個性比較衝動的孩子, 則會認為父母事事都要管很煩。 因此, 父母就算要采嚴格的教養方式, 最好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嚴厲背後的關心, 如此才不易形成親子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