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子36計之故意冷淡(圖)

教子36計之故意冷淡

當某些要求得不到滿足或家長不贊成他的某種做法時, 孩子總會激烈地進行回應和發洩;當孩子從外界學到某些“有趣”的不當行為或語言時, 他總會在一段時間內重複地模仿, 在這些情況下, 家長應避免太過敏感而大發雷霆, “故意冷淡”往往效果更佳。

案例(一)

說髒話

豆豆經常跟鄰居的哥哥姐姐在社區的遊樂場玩耍, 這一天, 豆豆不知跟誰學會了幾句罵人的話, 他說給爸爸聽, 爸爸很生氣, 批評了他。 他又跟媽媽說, 媽媽嚴肅地告訴他, 這樣說話很沒禮貌並警告他不准再說髒話,

Advertisiment
可是豆豆不聽, 還是不停地重複並且一臉壞笑。

方法運用:

這個時候家長不用太跟孩子較真, 採取故意冷淡的方法比較適宜。 爸爸媽媽可以明確告訴孩子:“你說這樣的話不好聽, 爸爸媽媽不喜歡說髒話的孩子。 ”然後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 故意裝做沒聽到孩子的話, 他自己說一會兒看到沒人理, 覺得沒趣, 也就不說了。

如果孩子的行為出現反復的時候, 家長也不必“興師動眾”地再進行批評, 還是採取假裝沒聽到, 沒看到做冷淡處理, 孩子發現他的行為和話語引不起家長的注意和重視, 慢慢就改正了。

幼兒行為解析:

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更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 孩子們在一起遊戲, 好的行為不好的行為都會相互模仿,

Advertisiment
有時他們只是覺得好玩, 有趣。 豆豆學會了說髒話, 他可能只想在爸爸媽媽面前炫耀剛學到的“本領”, 偶爾的行為模仿並不會形成穩定的習慣, 只要讓孩子感到他這樣的行為和話語並不受歡迎和關注, 這種模仿來的行為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消失。

知心話語:

對於孩子的缺點和不足, 家長不要總是批評和嘮叨, 這樣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 反而會起到提醒和強化的作用, 有時, 適當的冷淡比過分關注效果更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