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孩子學會對自己說:我很棒

故事

約翰家有個刻著“與眾不同”4個字的紅色餐盤, 要是誰做了得到一家人認可的事情, 吃飯就可以使用這個盤子。

這天, 約翰帶好朋友大衛回家。 大衛騎來了一輛漂亮的新自行車, 那正是約翰存錢想要買的車子。 大衛得意地說, 他這次測驗及格, 自行車是父母獎給他的。 其實, 約翰這次測驗也及格了, 但仍需要自己省錢買車。 母親擔心約翰會有不公平的想法, 便對他說:“我知道你可能會不愉快, 尤其是你學習那麼用功, 還通過了測驗, 這都是我和你爸爸最感到驕傲的事, 因此你有資格用紅盤子吃飯了。

Advertisiment

約翰若有所思地看看自行車, 再看看大衛, 然後小聲對母親說:“媽媽, 紅盤子更棒, 因為那是我自己努力得到的。 ”說完, 就開心地和大衛出去玩了。

分析

約翰的父母用紅盤子吃飯來刺激孩子, 通過孩子及時的自我激勵來化解外界環境對他的影響, 目的是培養孩子對自身行為的正確認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我激勵是習慣內化的結果, 孩子重視的不再是父母的表揚或者物質上的獎勵, 而是對自己努力的肯定, 並能正確面對物質誘惑, 相反, 不恰當的物質獎勵會使孩子變得完全依賴於他人的贊許。

策略

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或有所進步時, 最好的獎賞是能在當晚告訴家人, 分享他的成就。 作為父母, 雖然我們可以不斷重複地告訴孩子,

Advertisiment
我們是多麼為他感到驕傲, 但最終他還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強化自己的行為。

幫助孩子形成這種力量的最佳做法是:指出他所做的事情值得給予榮耀, 然後提醒他要從內心裡承認自己。 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激勵是一個長期而細緻的過程, 離不開父母的尊重、信任、指導及影響, 這有助於孩子增強自信心, 並保持繼續努力的積極態度。

實事求是, 正確表揚

為了避免出現父母的鼓勵一停, 孩子的良好行為就停的情況, 父母在表揚孩子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表揚要值得, 讓孩子明白, 自己真正該得到表揚;
·表揚行動, 而不是孩子, 因為表揚的真正目的是幫孩子學會分辨是非, 找到改進自己行為的辦法;
·表揚要盡可能具體,

Advertisiment
讓孩子知道究竟什麼事做對了。

學習積累, 積極引導

教孩子學會自我表揚和激勵, 父母的任務除了肯定和表揚孩子之外, 自身也需要不斷學習、積累各種自我激勵的方式, 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孩子。 比如:教孩子自我對話是一種效果不錯的做法:“我很棒, 我能做好這件事。 ”

創設情境, 自我激勵

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及家庭的實際條件, 在家裡創造積極的環境。 例如讓孩子的房間充滿向上、樂觀的氣氛, 創設輕鬆的家庭遊戲方式, 讓孩子在自我激勵的習慣養成過程中, 瞭解生活和周圍世界, 增強孩子與父母間的情感交流與溝通。

示:

發現孩子有消極情緒, 應及時採用適當的方法消除。 可以建議他用以下方法思考:“即使不如人家,

Advertisiment
但畢竟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繼續試著做, 並滿意自己所做的, 不要膽怯、害羞。 ”

當孩子在某事上失敗了, 他在自我激勵時, 父母更要鼓勵他肯定自己的成功, 這樣可以幫助他緩解緊張的情緒和壓力。 而過分的保護和缺乏保護都是有害的。 當孩子遇到困難和壓力時, 要鼓勵他自己動腦筋想辦法, 有需要時才給予説明。 好的主意和行為要受到表揚, 並鼓勵他進行自我表揚, 這樣, 孩子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就能體會到如何運用自我激勵, 並巧妙地運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