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5歲了, 父母讓她學畫畫。
孩子把畫中人物的頭塗成了強烈的紫色, 把背景的天空塗成了深紅色。 媽媽見了非常生氣, 訓斥她:“你畫的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蘭蘭畫得比你強多了, 她長大了一定能成為大畫家!”爸爸坐在一旁接著說:“這麼亂塗亂畫的, 簡直是沒腦子—你白上美術課了。 ”
孩子低下頭, 不吭聲了, 過了一會兒, 把畫紙和畫筆都放到了一旁。
父母的錯誤在於, 他們根本沒搞清楚培養孩子學習藝術的目的是什麼。 藝術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畫家、音樂家、舞蹈家, 而是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孩子成為人格健全、素質高尚的人。
Advertisiment
有一位美術教師, 她帶領學生們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黃昏。
“讓我們先別開燈, 大家一起等待暮色的來臨。 大家可以互相說話, 但不能忘了觀察窗外的景色, 一定要把這一切記下來。 ”
孩子們開始嘰嘰喳喳地笑鬧起來, 但持續了很短的時間, 就什麼聲音也聽不到了。 孩子們安靜地坐在窗前,
Advertisiment
直到黑夜徹底地淹沒了一切, 這位老師突然說:“請開燈吧!”孩子們嚇了一跳, 接著歡呼起來。 他們這一個小時的“作業”, 收穫很大, 對他們來說, 這樣的體驗與感受也許終生難忘。
這位美術教師對學生們進行藝術教育的高明之處在於:她的教育方法, 既滿足了孩子自然、本能的繪畫渴望, 又發展了他們對美術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同時給了他們最大的快樂。
孩子學習藝術, 體驗是第一重要的。
如今, 父母們越來越重視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 他們帶著孩子學琴、學畫、學唱歌,
Advertisiment
這裡還有個值得父母們學習的例證:20世紀著名的鋼琴家魯賓斯坦出生於一個對音樂一竅不通的家庭。 在波蘭, 當他蹣跚學步時, 就非常喜歡聽所有的聲音, 包括工廠的汽笛聲、賣東西老人的叫賣聲……他不愛說話, 但喜歡唱歌。 實際上, 他的這種能力, 很快轉變成了一種遊戲, 人人都試圖用唱歌來和他交談, 而他自己也試圖通過曲調來認人。
Advertisiment
小魯賓斯坦的音樂天賦引起了全家人的驚訝, 而在這個家庭的所有成員中, 沒有一個人懂得藝術。 他們能做到的, 只是為孩子提供一架鋼琴和自由遊戲的空間。
魯賓斯坦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父母不一定是藝術家, 甚至也不一定懂藝術, 他們需要做的有時只是為孩子創設一種藝術環境, 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
Advertisiment
供一個空間, 滿足孩子學習的需要。 不懂藝術的父母, 照樣能培養出藝術素質高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