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這孩子在家裡做什麼事總是不贏不甘休, 一點都不能吃虧, 幫我好好管管他!”許多家長總是來向我抱怨。 其實這種現象在孩子的身上是很普遍的, 孩子不服輸是好事, 但吃不得虧卻讓人擔憂, 這看似平常現象的後面值得我們深思!
一、謙讓是一種美德
我們都知道要讓孩子學會謙讓, 可是在眾多的孩子中, 有幾個孩子能做到謙讓!在幼稚園內小朋友因爭搶玩具, 互不相讓的情景是經常上演的。 老師為了減少這種無謂的爭執, 除了進行教育, 並努力做到自製的玩具小朋友人手一份, 可是, 這種爭執仍在繼續……
Advertisiment
“孔融讓梨”的故事, 家喻戶曉。 孔融才四歲, 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大人吃, 自己挑小梨吃。 這個美麗的故事, 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 我們的國家, 被世人譽為禮儀之邦。 可是, 在市場經濟潮流的衝擊下, 有許多人遺忘了這種美德, 佔便宜反而成了時尚。 年輕的家長們, 你們在教育孩子做到謙讓時, 是否自己也做到了, 當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爭執時, 你是否也加入其中, 當孩子受到欺侮, 吃了點小虧, 你是否讓孩子以牙還牙?如果這樣的話, 請你要警惕!
二、不吃小虧吃大虧
《兩隻笨狗熊》的故事中的兩隻狗熊想要分吃一個餅, 狐狸就是摸透了狗熊害怕吃虧的心理, 故意把餅分成大小不一樣的兩半,
Advertisiment
這正是前人教育後人學會謙讓的金玉良言。 我教過這樣一個班級, 每到分吃水果時, 我就讓小朋友自己拿水果, 但有一個要求, 就是你得根據自己的胃口大小拿水果。 可是在拿水果時, 仍有小朋友拿了大的吃不了, 但沈舒琪小朋友總是不聲不響, 等小朋友都拿了以後她才拿……一次吃草莓,
Advertisiment
三、禮讓要從小培養
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 往往是一切孩子優先, 孩子是家中的太陽、星星, 大人們都得圍著他們轉, 這是現代家庭的運行軌道。 可這樣做的結果, 只會使孩子變得只顧自己, 不會關心他人, 不會替他人考慮、設想, 包括自己的父母。 但是許多家長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Advertisiment
從吃飯開始學習 好吃的飯菜, 哪怕量少一些, 也要分吃分享, 先敬老人, 不可讓孩子一人獨吞, 逐漸養成好習慣。 在許多家庭裡, 孩子愛吃的菜大人是不伸筷子的, 偶爾大人夾了一筷菜, 孩子就會說:“這個菜是我的。 ”又哭又鬧, 到了這時多數父母也只不過覺得有點惱火, 心想這孩子我算是白疼了, 沒良心, 對著孩子訓斥幾句就完事了, 但是卻沒有反思導致孩子這樣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 哪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向故事人物學習 小朋友喜歡聽故事, 那麼家長不妨給孩子講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讓孩子學學孔融, 和孔融比比誰更懂事。 如在吃水果和糖的時候, 讓孩子把大的好的分給老人, 長輩, 用實際行動, 學習“孔融讓梨”。 有了好吃的東西, 好玩的玩具, 好看的VCD鼓勵孩子和小夥伴分享。 當孩子能夠做到分享、謙讓時, 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
看電視也得講理  
; 我聽到好多家長和朋友說, 現在有了小孩連電視都看不上了, 不是沒時間, 而是家裡的電視被“小皇帝”給霸佔了, 誰都不肯讓。 有時和孩子來硬的, 小孩又是哭又是鬧,結果大人孩子都沒看到電視,反弄得兩邊不愉快。其實在孩子安靜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講講自己的想法,告訴他看電視也得講理,不可一個人獨霸,大人可以和孩子約定好,劃分觀賞時段。
教會孩子正確看待吃虧是必要的,因為孩子的成長路途總是崎嶇不平的,需要有一顆堅忍不拔的心,需要有面對困難、挫折的勇氣。當孩子吃了一點小虧,挨了一點批評就一副痛不欲生的樣子,請家長不要和他感情保持一致,稍微表示一點同情即可,再鬧就不理他。平時做個有心人,儘量創造條件讓孩子和小夥伴多接觸,少介入孩子之間的矛盾,也不要過於計較自己孩子的得失。因為這一過程是孩子學會自我教育的過程,他們將從中獲得必要的經驗和能力:或學會保護自己,或學會控制自己,或學會以最初的道德認識去評判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或學會考慮別人的願望與要求,並以適當的方式與人合作,等等。孩子在這種自我教育過程中會更自然、更積極、更主動。他們將自主、能動地進行價值選擇,是非判斷和行為控制,以達到與環境相適應的目的,促進心智的成熟和社會性的成熟,利於孩子的成長。
小孩又是哭又是鬧,結果大人孩子都沒看到電視,反弄得兩邊不愉快。其實在孩子安靜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講講自己的想法,告訴他看電視也得講理,不可一個人獨霸,大人可以和孩子約定好,劃分觀賞時段。教會孩子正確看待吃虧是必要的,因為孩子的成長路途總是崎嶇不平的,需要有一顆堅忍不拔的心,需要有面對困難、挫折的勇氣。當孩子吃了一點小虧,挨了一點批評就一副痛不欲生的樣子,請家長不要和他感情保持一致,稍微表示一點同情即可,再鬧就不理他。平時做個有心人,儘量創造條件讓孩子和小夥伴多接觸,少介入孩子之間的矛盾,也不要過於計較自己孩子的得失。因為這一過程是孩子學會自我教育的過程,他們將從中獲得必要的經驗和能力:或學會保護自己,或學會控制自己,或學會以最初的道德認識去評判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或學會考慮別人的願望與要求,並以適當的方式與人合作,等等。孩子在這種自我教育過程中會更自然、更積極、更主動。他們將自主、能動地進行價值選擇,是非判斷和行為控制,以達到與環境相適應的目的,促進心智的成熟和社會性的成熟,利於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