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兒童早期宣傳組在他們的網站上策劃了一期專題:無論孩子出現多麼頑皮的舉動, 比如打了別的小朋友之類的行為, 他們是否會說“對不起”, 儘管有的幼兒都還不明白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對於這一話題, 爭論顯然激烈。 似乎每個人都在關注是否該讓孩子說“對不起”。
1.要不要說“對不起”引發大討論
爭論的一方: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邁克爾卡爾葛列格相信:一句“對不起”有時會失去它的意義。 特別調皮搗蛋的小孩很容易說“對不起、對不起”, 他們這麼做僅僅為了滿足大人的願望, 讓他們滿意,
Advertisiment
爭論的另一方:傳統主義者認為道歉是一種內在的價值, 無論孩子是否明白這個詞的含義, 即便是強制性地讓他們說“對不起”, 都將幫助教導他們承擔自己的行為後果。
撫養孩子是一項艱難的事業:無數個不眠之夜、日以繼夜的辛勞、一遍遍重複著同樣的事情……在這樣的程度上, 是否還需要為了所謂的目的和意圖, 而引發這類常規性的爭論呢?事實證明:即便如此, 這一常識範疇的討論仍然有其意義。 並且上文提到的兩類觀點均有正確成分。
為人父母, 有更重要的職責所在:一點一點培養自己的孩子, 陪伴他度過人生的起起伏伏, 一步步接近生命的本質。
2.孩子通往理想的道路需要穩固的基石
Advertisiment
儘管報紙頭條一再強調, 培養孩子的目標不是讓他作醫生、當律師、成為聯合國和平守護者。 養育孩子的目的在於培養孩子的意識, 促進人類的發展。
但是, 來自家長與社會的教育, 是幫助孩子實現這一切的奠基石。 然而, 人類的本質意味著每個人都會犯錯, 出於這個原因, 所以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教導孩子當行為沒有實現理想, 當不可避免地出現錯誤時, 如何採取行動。
“對不起”這個詞, 是當孩子對別人的行為產生失誤、傷害時, 最為直接表達悔意的方式。 但不能忽略的是, 教孩子說“對不起”確實必要, 但僅僅這樣還不夠, 還必須採取實際的行動。 這道理如同單純用嘴巴說“我愛你”欠缺誠意一樣。 因此, 教孩子說“對不起”僅僅是修正錯誤的第一步,
Advertisiment
父母需要明白:養育孩子是一場漫長的旅途, 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 欲速則不達。 並且, 有必要從細節當中正確的引導孩子, 越是小的方面, 越不該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