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聽話”並不完全是件好事, 反倒會形成事實依賴他人的被動習慣, 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事物的判斷缺少自己的觀點。
怕孩子長大太過調皮做“壞事”, 有的家長認為要從小開始壓制寶寶的想法, 培養他服從父母的習慣, 但這種現象背後其實反映的是家長耐性不足的本質, 沒有從孩子自身發展需要引導教育, 不管什麼情況, 只要孩子聽話都會獎勵和表揚。
2歲的寶寶已經有獨立意志, 是反抗期的開始, 這時候家長多傾聽寶寶的心裡, 而不是一味壓制寶寶, 這樣長大後的寶寶雖然是一個順從的孩子,
Advertisiment
父母的強勢、父母的諄諄教誨養成了乖巧的寶寶, 就像《幸福愛人》裡面的豆豆被媽媽推給壞人之後回來, 心靈變收到傷害, 不敢表露自己的心聲, 覺得“只有聽爸爸媽媽的話, 他們才會喜歡我”。 豆豆失去表白內心的勇氣, 用“聽話”來博得爸媽疼愛。
這種“聽話”久而久之會成為孩子缺乏獨立自主能力的幫兇, 要知道一個喜歡獨立思考的寶寶長大後不會盲目跟風, 而且有自己的主見, 忠於自己的判斷、敢於提出質疑, 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內心。
父母該怎麼讓孩子“有主見”?
1.讓孩子有說“不”的勇氣, 有犯錯的機會、鼓勵他問“為什麼”
父母要有開放式思維, 鼓勵孩子多問“為什麼”, 即使那些問題很繁雜,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是錯誤的, 家長不能立馬就否決孩子的一切思路, 而應該寬容的告訴寶寶“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 我們可以從這件事情學到什麼呢”, 讓寶寶有改正自己的空間。
2.不要把孩子看成你的附屬, 作為獨立的個體尊重他
孩子的生命雖然是爸媽賦予的, 但是孩子生來就應該是受尊重的獨立個體, 面對孩子的質疑、挑戰甚至是“不聽話”, 家長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Advertisiment
3.讓寶寶獨立保護自己, 有安全第一意識
我們不可能每分每秒都保護好寶寶, 所以要自小灌輸給寶寶安全第一的意識, 教寶寶安全自救的技巧, 比如記住家裡人的名字、電話、位址;識別火災、地震等意外危險事故;找相關機構、員警人員幫忙等。
4.讓孩子多自主決定、自主思考一些事情
在一些家庭事情討論中, 也多徵求孩子的意見, 比如採購家居用品時, 問寶寶“告訴爸爸媽媽, 你喜歡什麼樣的傢俱”或者給寶寶報興趣班時問他喜歡學什麼等, 把決定權交給寶寶, 讓他思考自己想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