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遇到問題時, 他們可能會不知所措, 也可能會把出現問題的原因推託給他人。 就像打破花瓶卻不承認的孩子一樣, 用撒謊來逃避責任。 也有的孩子會怨天尤人, 不停地埋怨, 而不是積極地面對問題, 並想辦法找到解決的方式。
1.找到問題的原因
父母在培養孩子獨立的同時, 也要培養孩子學會思考, 在任何事情或問題面前, 一味地報怨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報怨解決不了問題。 所以, 當孩子遇上問題時, 父母應該先引導孩子進行思考, 判斷問題所帶來的後果, 在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之後, 再想辦法結果問題。
Advertisiment
2.錯誤的引導方式
有些家長, 尤其是家中的長輩,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的確存在一定的差距。 比如孩子拿剪刀剪紙, 一不小心剪到自己的手指, 孩子哇哇大哭。 此時, 家中長輩不但不告訴孩子拿剪刀玩是很危險的事情, 一定要注意安全, 而是大聲地假裝批評剪刀:“你這該死的剪刀, 居然傷到我的孫子, 我打你, 狠狠地打你!”雖然這樣子一說, 孩子就破涕而笑了, 但這樣也給了孩子這樣子的概念, 剪到手指頭不是自己的錯, 而是剪刀的錯。
Advertisiment
3.在問題面前思考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 其實也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次契機。 也就是說, 孩子不怕遇到問題, 就怕遇到問題時父母用錯教育方式。 孩子遇到問題, 父母首先不要出手幫助, 先看看孩子如何處理, 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機會, 孩子處理不好的情況之下, 父母可以提醒或是適當幫助, 總之要讓孩子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 就算是他們處理不好, 也要讓他們學著去處量, 這樣他們才能找到問題的原因, 而不是傻站著等待家人的幫助。
4.有意識地訓練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可能發生各種意外, 也就是說, 平時父母有意識地訓練孩子掌握正確的歸因方式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