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寶寶說話要注意哪些誤區


教寶寶說話要注意哪些誤區

寶寶到了牙牙學語的階段, 父母應該如何教孩子說話呢?很多父母走進了教寶寶說話的誤區, 導致寶寶遲遲為學會說話。 那麼有哪些誤區需要父母注意, 不要在教寶寶學說話時陷入誤區呢?

Advertisiment

1、多種方言一起說

表現:在許多人員複雜的家庭中, 父母、爺爺奶奶、保姆等家庭成員各有各的方言, 大家你說東北話, 我說南方話, 語言環境複雜, 多種方言並存, 讓寶寶有些不知所措。

害處:多種語言並存的家境, 會使正處於模仿成人學習說話的小寶寶產生困惑, 其結果是導致寶寶說話晚。

解決辦法:家人在寶寶學說話之前應該好好地開一個家庭會議, 達成一個對寶寶最有利的一致意見:儘量用普通話和寶寶交流, 如果家裡中有保姆的話, 最好請普通話標準的保姆, 有的父母在寶寶學習說話之前專門請北方的保姆, 可見其良苦用心。

Advertisiment

2、過多使用兒語

表現:“寶寶, 飯飯了!”“寶寶看, 那是狗狗, 那是花花……”用疊詞和兒語說話是寶寶一定語言階段的表現, 一些爸爸媽媽卻也跟寶寶一起說起了兒話。

害處:寶寶用兒語是因為其語言限制, 他要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只好用兒語, 有些父母卻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 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 但這樣做很可能拖延寶寶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解決辦法:寶寶語言發展一般都是經歷單詞句, 即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 多詞句, 即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 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 爸爸媽媽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 當寶寶伸出雙手說, “媽媽抱抱。 ”媽媽就應該給寶寶一個熱情的擁抱,

Advertisiment
並說, “媽媽來抱寶寶了。 ”儘量用正常的方式交流, 儘量縮短寶寶兒話的使用時間。

3、模仿寶寶錯誤發音

表現:寶寶在剛學說話的階段, 常常會有一些可笑的不準確的發音, 如把“吃”說成“七”, 把“獅子”說成“希幾”, “蘋果”說成“蘋朵”等等。 有些爸爸媽媽覺得好玩, 於是重複寶寶的錯誤發音, 以拿來玩笑。

害處:寶寶存在著發音不准的現象, 是因為寶寶的發音器官發育還沒完善, 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較弱, 還不能完全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 如果父母此時學習寶寶的可笑發音, 那麼寶寶就會得到錯誤暗示, 認為自己的發音是對的, 這種錯誤的發音可能會因此很長時間難以改變。

解決辦法:爸爸媽媽不要學寶寶的錯誤發音,

Advertisiment
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 時間長了, 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 寶寶學習說話的發音自然會逐漸正確。

4、過度滿足寶寶要求

表現:“寶寶, 要吃果果嗎?媽媽給你拿。 ”不少父母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 若寶寶看著水果, 家人立馬領會寶寶這是想吃水果了, 於是把水果遞給他。

害處:爸爸媽媽過度滿足寶寶要求, 會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 因為他不用說話, 不用表達, 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圖, 並達到他的要求了, 因此寶寶失去了學說話的鍛煉機會。

解決辦法:如果爸爸媽媽從寶寶的行為舉止中發覺寶寶想喝水時, 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杯, 他拿著空水杯, 想要得到水時, 會非常努力去說“水”。

Advertisiment
其他事情你也可以做這樣的嘗試, 當寶寶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實到語言上, 變成“水”字時, 僅僅這一個字, 就會讓媽媽歡欣鼓舞。

教寶寶說話要注意哪些誤區?因此, 做父母的, 想讓寶寶早點開口說話, 吐字清晰, 一定要規範的教寶寶說話, 激發寶寶的學說話欲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