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隨媽媽來恬恬家做客,
兩個小寶寶做遊戲、藏貓貓、搭城堡,
玩得好不熱鬧。
中午,
恬恬媽說:“孩子們,
準備吃飯了。
”樂樂應聲扔下手中的胖胖熊,
到衛生間洗手去了,
再看恬恬,
則將積木堆進積木車裡,
把車拉到房間的一角。
隨後,
又把胖胖熊放到了自己的小床上。
她很有成就感地對所有的人說:“看,
我把玩具都收好了!”恬恬自然得到一片誇獎,
畢竟她才2歲8個月。
樂樂媽小聲對樂樂說:“以後你也像恬恬妹妹這樣,
自己收玩具,
好嗎?”“好吧,
我保證比恬恬收得還好!”在什麼事上,
樂樂嘴上都不甘示弱。
其實,
樂樂最讓媽媽頭疼的事之一,
Advertisiment
播下一種行為, 收穫一種習慣。 我們身邊有不少和樂樂媽一樣的新媽咪, 她們意識到:寶寶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在6歲以前養成, 錯過了這個時期, 幫寶寶糾正習慣就困難了。 可她們又往往不得要領、不知該從何下手。 幸好, 恬恬媽公開了她的秘訣, 我們不妨和樂樂媽一起取取“經”。
一般來說, 2歲的寶寶就該開始學習收拾玩具、自己的用品, 整理自己的房間。 最初只要寶寶參與“做”, 不必在意寶寶幹得怎樣;待寶寶逐漸建立起一種意識和習慣,
Advertisiment
1.給玩具安家。 在房間裡辟出一塊靠牆的地方, 當做孩子的玩具角。 備一個玩具箱、小筐或玩具櫃, 櫃子最好有一排抽屜, 留有一小塊空地。 告訴寶寶大的玩具放在箱子裡、小的玩具放筐裡或抽屜裡, 拼圖、桶裝拼插玩具或帶盒子的玩具可裝好放在空地一角。 即便寶寶有自己的房間也要井井有條, 不能讓玩具“天女散花”。
2.給寶寶做示範。 讓寶寶收拾玩具前, 媽媽應反復演示幾次給寶寶看, 速度要慢一點, 邊收拾邊說, 比如:“積木坐回自己的小車吧”、“送玩具熊到沙發上歇一會兒”, 加深寶寶的印象。 順便問寶寶:“你想試一試嗎?”激發寶寶參與的興趣。
Advertisiment
3.和寶寶一起做。 利用寶寶願意做媽媽小幫手的心理, 請寶寶遞給媽媽一件玩具, 或替媽媽把某件玩具物歸原處。 起初以媽媽為主, 慢慢過渡到你收一樣我收一樣, 最後讓寶寶獨立完成。 對寶寶的一點點進步要及時表揚。
4.循序漸進。 寶寶初學階段, 應把收拾玩具的過程分解成幾個小“段落”, 待一個段落“達標”之後, 再繼續下一個段落。 比如, 先要求寶寶把玩具放到指定的容器裡;做好之後, 再要求寶寶將它們擺放整齊;最後再放回到玩具角。 這樣大事化小, 分步完成, 可以減少孩子的挫折感。 每一步要求都要具體, 不能籠統地說:“把玩具收好。 ”讓寶寶摸不著頭腦。
5.要求適度。 不讓寶寶做超出他能力的事, 比如搬太大、太重的玩具,
Advertisiment
6.有始有終。 從2歲起, 就要給寶寶灌輸善始善終的意識。 比如玩兒下一件玩具前, 要先把手裡的玩具“送回家”。 收拾時切忌丟三落四, 一定要把一件玩具的所有“零件”都收到一起。 告訴寶寶, 有些玩具, 像積木、拼插玩具、英語字主機板、數字板、拼圖中的每一個小“零件”, 都是兄弟姐妹, 少一樣他們都會傷心的, 而且也不好玩了。 在此過程中, 讓寶寶懂得愛惜物品, 一舉兩得。
7.體驗遊戲的快樂。 和寶寶做遊戲, 使孩子感到收拾玩具是一件很好玩兒的事, 而不是負擔。 媽媽可以對寶寶說:“娃娃和乖乖兔困了, 你送它們回架子上睡覺吧!”或者“你的小火車沒電了, 讓它回家充電吧!”也可和寶寶比賽,
Advertisiment
8.分類和歸納。 孩子的所有活動, 都是一種學習。 媽媽和寶寶分工合作, 比如寶寶把紅色的積木放一起, 媽媽把綠色的放一起;媽媽收三角形的塑膠板、寶寶收正方形的;或者, 把小汽車、球放到箱子裡, 把小炊具、橡皮泥放回抽屜。 如此, 既學到了知識, 又避免雜亂無章地堆放物品, 給下次使用提供了方便。
9.使用自然結果法。 如果寶寶隨處亂扔玩具, 又不喜歡收拾, 媽媽可將寶寶的幾件小玩具收起來, 讓寶寶找不到。 讓寶寶嘗到隨處扔東西, 沒有秩序的害處。
10.及時鼓勵。 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 比如“今天比昨天收得快”、“今天擺得更整齊”, 激勵寶寶更認真、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