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寶貝學規矩的有效方法

都說一歲寶寶最讓人頭疼, 自從他們學會走路, 能和你對話後, 他們就變得無組織無紀律。 不是昨天咬了小朋友, 就是今天又把自己的勺子扔到馬桶裡, 甚至你都無法預測他明天又會出現什麼讓人頭疼的行為。 這個時候你應該注意:該教他學點規矩了。

晨晨20個月, 是個淘氣的小夥子。 他拿著畫筆在家裡客廳牆壁上描繪自己的藝術, 當他聽到媽媽憤怒的喊“停!”時, 很是不能理解, 於是回復媽媽一個燦爛的笑容後, 又繼續他的創作。 媽媽很苦惱, 一方面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解釋雖然他畫的很漂亮, 但畫畫的地方選錯了。

Advertisiment
另一方面, 即使解釋給他聽, 他也不會懂也許你也在努力嘗試讓一歲寶寶學會“請”、“謝謝”、“不和小朋友打架”, 鼓勵他“和別人一起分享”“懂得謙讓”;也會覺得讓寶寶懂得這些規矩實在是太困難了。 甚至在一次次的失敗之後你會不自覺的選擇了放棄, 總是用“等他長大了自然會明白這些”來安慰自己。 千萬不要這麼想哦, 要知道“學規矩”對寶寶來說是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 而一歲就是該給這門課程打好基礎的時候了。 看看我們的建議, 或許可以幫你解決問題。

不是孩子不懂規矩, 是他受到太多自身的局限。

1、 寶寶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能力相對薄弱。 美國兒童行為研究學者Rothbaum教授認為, 對一歲寶寶來說, 和他飛速發展的認知能力相比,

Advertisiment
他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就像一直停滯不前。 所以, 想讓他用這些可憐的理解力去領會一條條規矩(哪怕是非常簡單明白的)是很困難的。 而且這時的孩子還不具備預測別人想法的能力 。 難怪晨晨會對媽媽的態度視而不見。

不會說話, 不會表達, 只能聽懂部分語言, 這些都是寶寶學規矩的障礙。 專家解釋說, 寶寶在一歲半以前, 雖然能說一些最基本的語言, 能聽懂一些簡單的對話。 但是僅憑這點語言能力還不能讓他別人正常交流。

2、 寶寶還沒有時間感和空間感。 想讓這個年齡的寶寶理解時間的概念是件公認的難事。 也許你告訴他“停下來”, 他還能理解。 但是如果你對他說“等一會”, 那就太為難他了。

Advertisiment
你必須先要讓他知道“一會”究竟是個什麼概念。 寶寶所能理解的時間概念只是:你有沒有及時滿足他的願望。 也就是說, 他想要一個玩具, 你能及時滿足他, 他可能會按照你制定的規矩好好坐在那玩;一旦你沒能按他的要求做, 他便會大哭大鬧。

3、 頑童心理在作怪。 有時候寶寶喜歡破壞規矩, 只是想和你開個玩笑, 看看你吃驚甚至憤怒的表情。 比如, 寶寶剛剛學會開動電視開關的時候, 他會對此事很感興趣, 會一直反復的開、關電視。 如果你在這個時候表情嚴肅的要求他停下來, 可能會適得其反。 因為他已經從你的態度中得到一個新的遊戲:只要我去觸摸電視, 爸爸臉上就會出現好玩的表情, 還會和我說話(即使你說的是個“不”,

Advertisiment
我也喜歡)。
 寶貝的學習過程

儘管有上面種種不利因素影響, 這個年齡的寶寶仍然可以學會一些最基礎的規矩。 研究表明, 12個月左右的寶寶可以通過觀察爸爸媽媽對待人、事、物的態度, 學會什麼是對, 什麼是錯, 什麼是好, 什麼是壞。 到了一歲末的時候, 寶寶就可以認識到其他人的感覺變化。 這時你就可以教他咬人是不對的, 被咬到的人會很疼, 很難受。 甚至可以讓他親身體驗一下。

教孩子學規矩之前, 先要確認孩子是否理解你所講的規矩內容。 就像你教他唱歌一樣, 要先給他解釋歌詞的意思。 這樣他才能記得深刻。 這個過程很漫長, 需要你付出加倍的耐心和理解, 等待他發出“我明白了”的信號。

教這麼小的孩子懂規矩有意義嗎?對答是肯定的。

Advertisiment
就像你教嬰兒說話一樣, 可能他不會在馬上就學會, 但他會把這些知識一點點積累下來。 所以, 你也應該從一歲開始教會寶寶懂規矩, 學會避免危險, 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 這些都是寶貝社交能力的縮影。 只不過你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教寶貝學規矩的有效方法

1、 不要只在旁邊說, 要演示給寶寶看。 簡單的一句話往往不能讓孩子理解其中的含義, 所以最好加上你的表情和語調, 讓你的課堂變得更可愛, 更容易接受。 比如當你對孩子說“不要動電源插座”, 語調不要太嚴厲, 稍帶嚴肅就可以, 再加上點微怒的面部表情, 寶寶能從你的聲音和表情上看出:他做的事是不對的。 相反, 如果你表現的過於緊張, 聲音太尖銳,還連帶一串的批評,那寶寶也會回復給你同樣的反應,堅決和你對著幹。你們的學規矩課堂,就會變成戰場。

2、 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不要以為只告訴孩子一次“這是不對的”,他就會銘記在心。如果你指出孩子一次錯誤,而對其他幾次視而不見,那孩子心裡必定會感到疑惑:我麼這做究竟是對還是不對?然後為了解決這個疑惑,他會不停地嘗試再做一次。所以給孩子重複“規矩課程”,這樣他才能溫故知新。

3、 做個好榜樣。寶寶經常會從你的行為中學習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這就意味著,你的行為一定要是好行為。比如,多使用“請”,不要動不動就發怒,要學會等待。你也可以主動向寶寶顯示你的好行為。比如“你看,媽媽把報紙分給爸爸看,我們很喜歡一起分享”。

4、 面對現實。專家提醒我們,你不能期望一個一歲寶寶懂得所有規矩,在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比如,孩子會本能地把拿到地東西放到嘴裡,這是他認識事物的一種獨特的方式。這時候你應該避免一些像髮卡,硬幣,容易導致孩子窒息的東西出現在他能夠到的地方。還有,媽媽最好把長頭髮梳起來,以免孩子亂抓。

5、 選好時機。讓一個一歲寶寶整天保持旺盛的精力是不太可能的。一旦孩子感到疲勞、饑餓或心情不好,就很容易發脾氣。這個時候你就不要再堅持讓他學規矩,給他一點“課間休息”時間吧。另外,對寶寶來說,太多的規矩會讓他反感。最好能挑出一些比較重要的教給他,比如不可以咬人,電源不能動,搶人東西是不對的。不過這也要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定,如果你覺得他的某種行為實在讓你無法忍受,當然可以把這種規矩放在首位了。

6、 別忽視孩子的創造性。要提起注意的是,孩子的行為不全是不合理的,有時候是他創造性的表現。只要他不傷害到自己和別人,還是要保護孩子的創造性。當你發現他會用櫥櫃裡的瓶瓶罐罐敲打出自己的節奏時,何不和他一起享受其中的樂趣呢?
Tips:

如果寶寶……

你應該立即……

再試著……

咬別人

把他抱走,並嚴肅的對他說“這樣做不對”。

要求他向被咬的人道歉。

從別人手裡搶玩具

用其他東西吸引寶寶注意力,並把玩具還回去。

當其他小朋友不想玩這個玩具的時候,你再把玩具拿給寶寶,並對他說“輪到你了”。

吃一些不能食用的東西

把它從寶寶嘴邊拿走,堅定的告訴“不能吃這個”。

向寶寶解釋這個東西的功能。比如“這只筆是用來畫畫的,不能吃。看媽媽畫了一隻小貓”。

在飯店裡大聲尖叫

找個東西分散寶寶注意力,讓他安靜下來。

向他解釋,你剛剛的聲音適合在外面使用,但你現在是在屋裡,就要小聲點。

聲音太尖銳,還連帶一串的批評,那寶寶也會回復給你同樣的反應,堅決和你對著幹。你們的學規矩課堂,就會變成戰場。

2、 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不要以為只告訴孩子一次“這是不對的”,他就會銘記在心。如果你指出孩子一次錯誤,而對其他幾次視而不見,那孩子心裡必定會感到疑惑:我麼這做究竟是對還是不對?然後為了解決這個疑惑,他會不停地嘗試再做一次。所以給孩子重複“規矩課程”,這樣他才能溫故知新。

3、 做個好榜樣。寶寶經常會從你的行為中學習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這就意味著,你的行為一定要是好行為。比如,多使用“請”,不要動不動就發怒,要學會等待。你也可以主動向寶寶顯示你的好行為。比如“你看,媽媽把報紙分給爸爸看,我們很喜歡一起分享”。

4、 面對現實。專家提醒我們,你不能期望一個一歲寶寶懂得所有規矩,在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比如,孩子會本能地把拿到地東西放到嘴裡,這是他認識事物的一種獨特的方式。這時候你應該避免一些像髮卡,硬幣,容易導致孩子窒息的東西出現在他能夠到的地方。還有,媽媽最好把長頭髮梳起來,以免孩子亂抓。

5、 選好時機。讓一個一歲寶寶整天保持旺盛的精力是不太可能的。一旦孩子感到疲勞、饑餓或心情不好,就很容易發脾氣。這個時候你就不要再堅持讓他學規矩,給他一點“課間休息”時間吧。另外,對寶寶來說,太多的規矩會讓他反感。最好能挑出一些比較重要的教給他,比如不可以咬人,電源不能動,搶人東西是不對的。不過這也要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定,如果你覺得他的某種行為實在讓你無法忍受,當然可以把這種規矩放在首位了。

6、 別忽視孩子的創造性。要提起注意的是,孩子的行為不全是不合理的,有時候是他創造性的表現。只要他不傷害到自己和別人,還是要保護孩子的創造性。當你發現他會用櫥櫃裡的瓶瓶罐罐敲打出自己的節奏時,何不和他一起享受其中的樂趣呢?
Tips:

如果寶寶……

你應該立即……

再試著……

咬別人

把他抱走,並嚴肅的對他說“這樣做不對”。

要求他向被咬的人道歉。

從別人手裡搶玩具

用其他東西吸引寶寶注意力,並把玩具還回去。

當其他小朋友不想玩這個玩具的時候,你再把玩具拿給寶寶,並對他說“輪到你了”。

吃一些不能食用的東西

把它從寶寶嘴邊拿走,堅定的告訴“不能吃這個”。

向寶寶解釋這個東西的功能。比如“這只筆是用來畫畫的,不能吃。看媽媽畫了一隻小貓”。

在飯店裡大聲尖叫

找個東西分散寶寶注意力,讓他安靜下來。

向他解釋,你剛剛的聲音適合在外面使用,但你現在是在屋裡,就要小聲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