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方面:獨立意識的培養
幼稚園的“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 讓孩子形成了較強的依賴性, 缺乏獨立性。 在進入小學後, 教育模式發生了改變, 許多事情需要孩子自己來完成, 就造成了孩子和家長有什麼不適?所以, 為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在日常教學中可以貫穿一些小遊戲或者教學活動, 讓孩子們在遊戲與學習中體會獨立的樂趣, 潛移默化的培養獨立意識, 享受獨立的快樂。
2、習慣方面:體驗“小學生活”
幼稚園時期, 遊戲貫穿教學, 這就導致孩子的隨意性較大, 科目設置大多依靠孩子的興趣與情緒。
Advertisiment
3、能力方面: “無壓力”迎接小學挑戰
我們在孩子面前, 常常會說“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然而這句話, 我們大多都停留在嘴上, 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會大包大攬地説明孩子完成手頭的事, 這就讓孩子們喪失了各種能力的鍛煉機會。 小學的生活, 孩子們要面臨多方的挑戰,
Advertisiment
2 幼小銜接的意義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將使幼兒終身受益。 如愛看圖書的習慣, .做事認真的習慣, 注意力集中地聽老師講話的習慣, 保持文具、書本整潔的習慣等。 許多人認為這些是小事, “樹大自然直”嘛。 這種觀點是不對的。 習慣不好, 以後很難糾正, 對學習的危害是很大的。 教師和家長應當從日常生活的每件事情上嚴格、一致、一貫地要求,
Advertisiment
2、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品質
所謂非智力品質, 主要指影響智力活動的各種個性品質, 主要是指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意志、自信心等。 學習不僅僅是有聰明的腦袋就行, 離開良好的非智力品質, 幼兒智力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 因此, 應當重視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對外部世界的興趣和探索積極性, 培養他們做事堅持到底、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 讓幼兒從被動的“要我學”變成主動的“我要學”, 培養幼兒渴望學習的品質。 只有這樣, 幼兒才能形成自信、主動的學習態度, 才能感覺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
小學環境中有大量的新規則出現(如進老師辦公室要報告、上課前書要擺在書桌右上角、上課不能喝水、手要放好不能搞小動作,
Advertisiment
3 正確認識幼稚園與小學的主要差異
1、生活環境的變化
幼稚園的活動室, 一般佈置得美觀、形象和富有兒童情趣, 不僅有豐富的物質環境, 而且包括和諧的心理環境。 而小學教室只有桌椅,
Advertisiment
2、生活內容的變化
小學學習是社會義務, 是小學生的主要活動, 不論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 孩子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所規定的課程。
3、師生關係的變化
幼兒教師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兒並參加到幼兒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 師生之間形成了和諧、親密的氣氛。 而小學教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 對學生生活關心機會較少, 師生個別接觸時間少, 新入學的幼兒可能感到壓抑和生疏。
4、教學方法的變化
幼稚園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多樣性的特點, 是在玩中學, 學中玩。 而小學強調系統文化知識教育和讀寫、算術等基本技能的訓練, 這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這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