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 孩子缺乏兄弟姐妹的手足情, 所以在如何與他人相處方面經驗不足。 但他們每天有三分之——的時間要和同齡人在一起度過校園生活, 相處得好, 孩子的心境平和愉快, 身心健康發展, 相處得不好, 孩子就會孤獨煩躁, 進而影響學習, 生活, 以致危害身心健康。
李瀾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 已經上小學五年級了。 從小由爺爺奶奶照顧日常生活, 由於長輩的溺愛, 他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 稍不順心, 就會鬧彆扭, 經常因為一點小矛盾, 與同學發生衝突。 因此, 他沒有要好的夥伴, 比較孤獨。
Advertisiment
李瀾從小被長輩過分疼愛, 從小缺乏與同伴之間的互相幫助, 相互謙讓以及尊重他人的教育, 養成了事事先考慮自己的習慣, 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喜好, 不在意別人的感覺, 自然也就失去了夥伴。 從李瀾回家哭訴在外的遭遇可以看出, 他對大人過分依賴, 自主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較差, 他渴望友情, 同時又不願意參加集體娛樂活動,
Advertisiment
1.教孩子一些基本的人際交往禮儀
可以在孩子剛學說話的時候就教他說-一些與人交往所需的話語, 例如“你好”, “謝謝”等。 在他開始與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 就可鼓勵他練習說這些話。
2.家長應改變對孩子嬌寵溺愛的教育方式
引導他思考“為什麼小朋友不喜歡我’、“為什麼他們不願意理我”, “當我做了什麼, 別人會顯得很高興-等問題, 父母通過講故事、和孩子共演情景劇的遊戲方式,
Advertisiment
3.讓孩子獨自作客或招待客人
如果想訓練孩子的交際能力, 可以讓孩子獨自到鄰居或親戚家去玩耍, 這樣, 就可以讓孩子用平時學會的一些交際語言進行練習。 之所以讓孩子獨自去, 是因為這樣孩子不會有—種依附心理, 他必須親自與人打交道, 這時的他是作為主要人物上場的,
Advertisiment
4.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參加群體活動
諸如課外興趣小組, 課外活動, 除學校之外的少年宮, 社區舉辦的敬老活動等, 這些活動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此外, 和同齡人一起參加群體活動還有利於孩子形成平等觀念, 逐漸脫離對家長的依賴, 孩子的發展能力和創造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和同伴的交往必須要在實踐中才能發展起采, 與其他矽子之間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