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會孩子如何應對陌生人!

我們經常從電視, 報紙等媒體的報導中聽到孩子被誘拐的新聞。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 哪個父母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遭受到這種非人的折磨。 因此很多父母變得如驚弓之鳥一般, 不願讓孩子外出玩兒, 不讓孩子和任何陌生人說話。 其實, 與其過度保護孩子安全, 還不如引導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父母從小就應該給孩子灌輸一些安全意識, 讓孩子明白保護自己和應付陌生人的生存技巧。

1、賦予孩子說“不”的權利

為了讓孩子有明確表達自己意見的勇氣, 父母從小就要避免習慣性地替孩子說話。

Advertisiment
這樣做, 父母無意之間剝奪了孩子修習他們生長過程中所必需的重要技能的機會:用堅定的語氣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在生活中, 父母應多找機會讓孩子練習用強烈的身體語言和堅定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意願來保護自己。

允許孩子向成年人說“不”

研究表明, 因為父母從小教育孩子:“要乖, 要聽成年人的話”, 所以9歲以下的孩子對“性罪犯”很少會說“不”。 父母可以讓孩子知道, 如果覺得不對頭, 比如有人想觸摸他們的私處, 讓他們覺得很害怕或很不舒服, 孩子可以用“不” 來拒絕成年人的要求。 必要時, 孩子可以大聲呼救。 父母不會怪罪他們。 如果明知有人讓孩子做不應該做的事:比如, 抽煙, 欺負別的孩子, 那麼孩子也可以向他們說:“不”。

Advertisiment

相信自己的直覺

在保護自己安全時, 有時候, 孩子的“恐懼因素”具有強大的作用。 但因為父母沒有教育孩子學會相信他們自己的直覺處理事情, 所以孩子往往不會使用。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 如果他們覺得自己面臨危險, 可以使用自己的恐懼本能立即離開。 不管在何種情況下, 父母一定會支持他!

確保孩子知道如何撥打110

確保孩子知道自己的姓名, 父母的姓名, 家庭電話號碼和地址。 在自家電話設置110快速撥鍵, 教給孩子在緊急情況下撥打110電話的方式:明確告訴110接線員“我需要幫助”, 如果當時的情況不允許談話, 就摘下話筒放在一邊, 以便員警追尋孩子的行蹤。

選擇一個家庭暗碼

選擇一個難忘的暗碼, 如“喜羊羊”,

Advertisiment
“豬豬俠”只告知家庭成員或受信任的人。 並告誡孩子不要告訴任何人自家的秘密暗碼。 還可以創建一個書寫的代碼(如“111代表被人誘拐”或“123代表有可疑的人跟蹤”), 以便以使孩子在遇到麻煩時, 和父母聯繫。 在加州, 曾有孩子用這種方法得到了父母和員警的解救。

訓練孩子的應變方法

告訴孩子, 不要一個人去偏僻的地方。 一旦碰到需要迅速擺脫的危境, 可以丟掉任何攜帶的東西, 大聲叫喊, 並快速奔跑。 如果可能, 可以跑到就近的成年人身邊, (最好是帶孩子的婦女)尖叫“救命啊!這不是我的爸爸!”。 如果被陌生人帶走, 要大聲叫喊, 並拼命抓住周圍固定的物體, 比如車門, 自行車扶手等。 也可以踢綁架之人的腹股溝或眼睛, 躺在地上,

Advertisiment
不要輕易讓綁架之人抱走。 告訴孩子:如果為了保護自己而傷害了別人, 父母永遠不會責怪你。

同伴系統

哪怕是一分鐘, 父母也也不要讓孩子獨處。 放學回家, 孩子可以和同學結伴走回家。 週末和同伴一起騎車上公園, 上街。 有個同伴在一起總比孩子單獨行事要安全。 如果孩子需要用公共洗手間, 父母應該和他們一同前往, 以確保安全。

如果碰到困境, 向誰尋求幫助

讓孩子瞭解可以尋求尋求幫助的人員。 例如, 員警, 保安等。 在商店或飯店, 父母可以讓孩子找商店或餐廳服務員幫忙。 去遊樂園, 父母首先可以指出穿著制服的遊樂園員工的。 還告訴孩子, 如果迷路了, 可以找他們幫助孩子尋找父母。 也可以和孩子約定遊樂場中一個有明確標識的地點:比如“過山車”的入口,

Advertisiment
遊樂園問訊處等一目了然的地方, “以防萬一”。

2、説明孩子認識可疑成年人的行為

有時父母為了嚇唬孩子, 用“陌生人很危險”的方式教育孩子, 其實教育孩子認清什麼是可疑的行為, 更能讓孩子掌握保護自己的策略和技巧。 讓孩子識別以下一些可疑的成年人的行為。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不停地提醒孩子, 和孩子探討這些情形, 並讓孩子熟知如果碰到這種情況, 應該採用的應變方式。

尋求孩子的幫助:“我需要你幫我找我的孩子, 你可以幫我嗎?”“你幫我找找我的小狗, 好嗎?”向孩子強調, 大人無論什麼原因都沒必要向孩子求救。

給孩子喜歡禮物或糖果等物:“你想要吃糖嗎?”“我的車上有一個滑板, 你要嗎?” “如果你坐在我的腿上和我一起看視頻,我會給你我的一隻小貓(我會讓你撫摸我的貓)等。

佯裝有緊急情況:“快點!你媽媽出事故了,我帶你去醫院。”

偽裝成其他孩子的父母:“你就是打我兒子的那個孩子。跟我來,我們去找你的父母。”

假裝成員警等公務人員:“我是員警,這是我的徽章,你一定要跟我來。“(告訴孩子一定要給你打電話儘快核實有關情況)

偽造成父母的朋友:“我是你爸爸的一個老朋友。他讓我過來看你,你能帶我去你家嗎?”

讓孩子保守“秘密”:“如果任何一個成年人要求你保持一個令人不安的秘密,孩子完全可以把這件事和他所信任的父母、大人討論。

向孩子詢問個人資訊:“你家的地址是什麼?如果你告訴我,我會送你一個玩具。” “我需要你的電話號碼,這樣我可以和你的父母聯繫。”父母一定要告誡孩子:不要透露個人資訊:如姓名,地址,電話號碼,所在學校,家長姓名,社會安全號碼,信用卡號碼。還可以說明,大人不問孩子的個人資訊。他們問孩子的父母。(有一個例外是孩子的學校)。

別給陌生人開門:如果父母在家,讓父母開門。如果獨自在家,千萬別應門。接電話時,別讓孩子說獨自在家,可以讓孩子這麼說:“我父母現在有點忙,抽不開身,能麻煩你留個口信,我等會兒讓我父母回電話。”這樣給人的感覺是家中還有其他人。

父母和孩子一起探討以上可疑行為時關鍵要注意的是,以輕鬆的語氣,也可以穿插在和孩子一起談論游泳池的安全問題,安全過馬路的方法,廚房內的安全注意點同時進行。孩子的安全意識的教育越早進行越有效。在孩子幼年時期,奠定安全教育的意識。讓孩子意識到在危急時刻,採取怎樣的方法。父母讓孩子關鍵所學的是: “大人不應該欺騙孩子做讓他們感到不舒服做的任何事情。”

3、運用情景,反復排練

父母教育孩子時最好的辦法是給孩子演示各種情況,再説明孩子一遍又一遍地練習,直到孩子完全掌握這些安全技能。父母可以尋找一些有趣的遊戲來排練,讓孩子熟悉和使用自己所學的保護自己安全的技能。如果父母覺得孩子使用了正確的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一定要當場鼓勵和表揚孩子。外出時,可以指著停在路邊的車子,問孩子,如果有人讓你上車去拿你喜歡的DS遊戲機給你玩,你去不去?等實地演習來加強孩子的安全意識。

雖然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完全確保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正確應對外部世界,但至少我們知道:給與孩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安全知識,可以減少孩子受到傷害的概率。有的父母可能擔心和孩子討論綁架等可怕的問題,會嚇壞孩子,但如果父母不向孩子說明,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萬一孩子碰到危急情況不知所措而遭受傷害,那麼到時父母就是有無盡的傷心和悔恨也無濟於事。由此憂慮的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心智發育,用孩子能夠接受的的語言給孩子講述保護自己的安全技能。

父母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可以隨時隨地、時時刻刻的貫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識比較薄弱、自我保護能力差,身為監護人的父母必須利用生活中的每個機會教育孩子讓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學會了保護自己。

你要嗎?” “如果你坐在我的腿上和我一起看視頻,我會給你我的一隻小貓(我會讓你撫摸我的貓)等。

佯裝有緊急情況:“快點!你媽媽出事故了,我帶你去醫院。”

偽裝成其他孩子的父母:“你就是打我兒子的那個孩子。跟我來,我們去找你的父母。”

假裝成員警等公務人員:“我是員警,這是我的徽章,你一定要跟我來。“(告訴孩子一定要給你打電話儘快核實有關情況)

偽造成父母的朋友:“我是你爸爸的一個老朋友。他讓我過來看你,你能帶我去你家嗎?”

讓孩子保守“秘密”:“如果任何一個成年人要求你保持一個令人不安的秘密,孩子完全可以把這件事和他所信任的父母、大人討論。

向孩子詢問個人資訊:“你家的地址是什麼?如果你告訴我,我會送你一個玩具。” “我需要你的電話號碼,這樣我可以和你的父母聯繫。”父母一定要告誡孩子:不要透露個人資訊:如姓名,地址,電話號碼,所在學校,家長姓名,社會安全號碼,信用卡號碼。還可以說明,大人不問孩子的個人資訊。他們問孩子的父母。(有一個例外是孩子的學校)。

別給陌生人開門:如果父母在家,讓父母開門。如果獨自在家,千萬別應門。接電話時,別讓孩子說獨自在家,可以讓孩子這麼說:“我父母現在有點忙,抽不開身,能麻煩你留個口信,我等會兒讓我父母回電話。”這樣給人的感覺是家中還有其他人。

父母和孩子一起探討以上可疑行為時關鍵要注意的是,以輕鬆的語氣,也可以穿插在和孩子一起談論游泳池的安全問題,安全過馬路的方法,廚房內的安全注意點同時進行。孩子的安全意識的教育越早進行越有效。在孩子幼年時期,奠定安全教育的意識。讓孩子意識到在危急時刻,採取怎樣的方法。父母讓孩子關鍵所學的是: “大人不應該欺騙孩子做讓他們感到不舒服做的任何事情。”

3、運用情景,反復排練

父母教育孩子時最好的辦法是給孩子演示各種情況,再説明孩子一遍又一遍地練習,直到孩子完全掌握這些安全技能。父母可以尋找一些有趣的遊戲來排練,讓孩子熟悉和使用自己所學的保護自己安全的技能。如果父母覺得孩子使用了正確的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一定要當場鼓勵和表揚孩子。外出時,可以指著停在路邊的車子,問孩子,如果有人讓你上車去拿你喜歡的DS遊戲機給你玩,你去不去?等實地演習來加強孩子的安全意識。

雖然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完全確保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正確應對外部世界,但至少我們知道:給與孩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安全知識,可以減少孩子受到傷害的概率。有的父母可能擔心和孩子討論綁架等可怕的問題,會嚇壞孩子,但如果父母不向孩子說明,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萬一孩子碰到危急情況不知所措而遭受傷害,那麼到時父母就是有無盡的傷心和悔恨也無濟於事。由此憂慮的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心智發育,用孩子能夠接受的的語言給孩子講述保護自己的安全技能。

父母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可以隨時隨地、時時刻刻的貫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識比較薄弱、自我保護能力差,身為監護人的父母必須利用生活中的每個機會教育孩子讓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學會了保護自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