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給孩子利用諧音科學記憶

所謂諧音, 就是指字的讀音相同或相似, 而諧音法正是借助於讀音上的相同或相似, 把生疏、零碎、散亂、孤立、枯燥、單調、晦澀、無意義的內容編成新奇、有趣的話語, 或者有意義的話語, 至少是語法連貫的語句, 從而變得容易記憶。 例如, 馬克思誕辰是1818年5月5日, 有人把它進行諧音處理為“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產階級嗚嗚直哭”, 這樣, 馬克思的誕辰與其一生的主要建樹就聯繫起來了, 那些比較難記的年代、數字也就容易記憶了;再如, 電功的公式W=Uit, 可用諧音記做¨大不了, 又挨踢”, 而電流強度公式I=Q/t, 可記為¨愛神丘比特”,

Advertisiment
等等。 諧音法的實質是在以往經驗的支持和參與下, 通過對內容的諧音處理, 使原來那些不符合人的認知特點的資訊單元, 穿上了適宜的外衣, 被賦予了新的結構和形式, 變成了熟悉的, 有聯繫的, 成塊的, 有意義的, 生動有趣的, 容易接受的資訊組塊, 從而產生事半功倍的記憶效果。 諧音是記憶的一種技巧和竅門, 利用的好, 可以化繁為簡, 化難為易, 化枯燥為生動, 給記憶帶來很大的方便。 但是, 這一方法的使用是有條件的, 一般來講, 適用於簡短, 零散, 無意義的材料, 尤其適用於記數字材料, 對於篇幅較長的內容, 本身有實在意義和邏輯聯繫的內容, 或者本身就能比較容易記住, 再費心思地採取諧音記憶,
Advertisiment
純屬畫蛇添足。 總之, 諧音記憶是一個個性化很強的方法, 每個人都可以採取他所熟悉、擅長和常用的諧音字, 只要自己用起來得心應手, 所編撰的語句或小故事生動有趣, 容易引起熟悉或新奇的聯想, 方便記憶也容易回憶就行。 另外, 諧音是一個基本的方法, 在實際中, 它常常和其他的記憶方法配合起來使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