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影響孩子學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心理學家從資訊加工、新皮亞傑與神經科學視角來研究兒童是如何認知世界的, 這些研究成果有什麼意義?作為父母, 你更贊同哪種觀點?

資訊加工觀點

有些心理學家從注意、記憶容量、學習策略等認知加工技能發展的角度, 對兒童如何完成學習任務進行了解釋。

發現由於兒童生理的成熟和大腦的發展, 他們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更快地進行信息加工, 在記憶中儲存更多的資訊, 更容易也更靈活地使用學習策略。

因此, 有心理學家提出了“規則評估法”, 來促進兒童思維能力發展。

比如, 父母通過與孩子就某一問題進行探討,

Advertisiment
發現兒童思維中存在的邏輯問題, 但父母並不糾正, 而是提出另外問題引導孩子思考, 從而得出正確結論。

其實, 這就是“蘇格拉底方法”, 又叫“問答法”, 是典型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新皮亞傑理論

有些心理學家在繼承皮亞傑理論基礎上, 加入了資訊加工研究中的有關注意、記憶和策略等內容。

他們認為, 兒童在特定領域, 比如數學概念、空間概念、社會任務、講故事、對具體物體的推理以及動作發展等方面, 是按階段發展的, 兒童是通過練習不斷提高技能的。

比如, 兒童在學習數字概念時, 會使用固定的公式, 經過反復練習後, 再計算此類問題時無需再費力思考;隨後, 這樣的公式不斷增加, 他們就可以通過組合方式解決更難的題。

Advertisiment

神經科學視角

在現實案例中, 心理學家發現, 兒童即使被切除某一側大腦, 另一側大腦可以代替工作, 也就是說, 人的大腦有很多通路可以進行學習。

但無論是哪條通路, 在學習說話、閱讀和數學等技能時, 都遵循嚴格的發展順序。

比如, 兒童學習數學, 首先要認識數位, 可以通過實際物體來理解;隨後, 將數位表徵為符號;最後, 才能進行加、減、乘、除更複雜的運算, 而且不必依賴實際物體。

上述研究成果說明, 兒童的認知發展必須按固定程式進行, 任何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都基於兒童所處的認知水準, 而且只有通過大量練習才能發展更好。

所以, 強迫式的學習不但沒有效果, 而且還會給兒童帶來壓力,

Advertisiment
甚至是心理問題。 因此, 許多孩子在父母急切地逼迫下, 不但學習成績沒有提高, 反而會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