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寶還在學齡前階段, 家長便開始對寶寶進行干預性教育。 簡單來說, 就是勉強寶寶該怎麼做。 就舉個簡單的例子, 寶寶的吃飯問題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 有的家長抱怨, 寶寶就是不愛吃飯, 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真的是寶寶不愛吃飯嗎?寶寶不願意吃飯的原因有很多, 有可能是今天的飯菜做的不合口味, 有可能是寶寶現在還不餓, 有可能是身邊有太多人干預, 影響寶寶吃飯的心情, 有可能是飯前家長給寶寶吃太多零食影響胃口……有太多的原因家長沒有經過反思就一味得抱怨寶寶不愛吃飯。
Advertisiment
小編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寶寶在外婆家吃飯一直都挺正常的, 幾乎每餐都能把一碗飯吃完。 可是在奶奶家, 寶寶的吃飯問題卻變成讓人無奈的事。 寶寶一天的飯量是之前的一半, 有時候甚至不願意吃一口。 很大的原因是在奶奶家吃飯時受到干預, 寶寶喜歡吃青菜, 可奶奶卻認為青菜不好不願意讓寶寶吃, 總強求寶寶吃魚、海鮮。 當寶寶光吃米飯沒有搭配菜時, 奶奶又一定要讓寶寶搭配些菜。 這樣時不時的干預讓寶寶吃飯的節奏被打亂了, 勉強寶寶一定要吃魚讓寶寶很生氣, 於是寶寶便會發脾氣表示不滿, 漸漸地進食量變少了。
這就是家長的勉強, 勉強孩子一定要怎麼做, 忽視了孩子的自主性, 反而結果適得其反。
Advertisiment
當孩子開始上學接受教育時, 通常在滿3周歲之後, 很多家長便開始急於培養孩子, 給孩子報很多培訓課, 讓寶寶學習很多技能, 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希望孩子全面發展的心情我們能理解,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家長肯定是要給予一定的干預, 防止孩子走彎路。 但是過多的干預, 勉強式的教育滿足的只是家長的私心, 而並不能真正對孩子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 最近中考、高考都剛剛落幕, 本應該是考生們放下擔子盡情放鬆的時候, 可是卻總是聽到很多關於某某學生因高考失利自殺的新聞。 學生們的心理素質這麼薄弱,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家庭的壓力, 家長勉強式的教育方式往往讓孩子喘不過氣,
Advertisiment
孩子應該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的時光, 不要讓你的勉強式教育剝奪了孩子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