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整個人類的遺傳和進化的決定, 智力超常的人在人類社會中只占極少數, 大約占3%的比例, 多數人的天賦是差不多大致均衡的。 但是, 由於後天經歷的不同, 受教育的水準各異, 智力水準和能力發展卻有著很大的差別。
曾經有人觀察了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同是屬於所謂“不可遏制型”的孩子, 其中一個由於受到良好的教育, 就可能比“強而平衡型”的孩子更守紀律些;而另一個由於受到的是比較差的教育, 就可能使這種神經類型的一些弱點(如攀躁、放縱等等)得到發展。
實踐證明, 遺傳只對孩子的心理素質和智力發展提供前提和基礎,
Advertisiment
據一位元外國學者的研究報告記載:有一對18個月後就分開撫養的雙胞胎, 一個在偏僻的農村長大, 另一個在繁華城市的知識份子家庭生活。 35歲後, 這一對姊妹分別接受智力測驗, 她們的智商竟相差達24分之多。 很顯然, 這種差別是山于後天的成長和教育環境不同所造成的。
有人觀察了在不同環境中長大的親生姐妹:姐姐從小離開父母, 在外祖母家長大.外祖母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家庭婦女, 而且性格比較孤僻, 她身邊沒有其他親人, 又很少與外人交往,
Advertisiment
當姐姐7歲半、妹妹6歲時, 兩個人一塊進入小學, 在同一個班上學習。 她們雖然受到同等的學校教育, 但是由於她們小時侯接受性質不同的環境刺激和教育, 在智力上顯示出明顯的差異。
妹妹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比較強, 看一段小人書能用自己的話把書的大意說出來, 而姐姐卻不能.她只能重複在書上所看的話:妹妹用一個詞能獨立地造出兩三個句子, 而姐姐只能重複老師造過的句子:妹妹不費勁就可以較好地完成課業, 而姐姐盡最大的努力才勉強達到及格成績。
Advertisiment
很顯然, 這些差別都是由於後天的環境和教育不同所造成的。
我們已經知道, 一個孩子的智力如何, 先天的因素固然也有影響, 但主要是看後天的因素, 豐富的環境, 良好的教育, 快樂而溫馨的生活, 這些都是孩子健康成長所必須的條件, 也是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和智力潛能開發所離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