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孩子不要急 順應孩子成長規律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按部就班的過程, 任何一個不適當的跳躍, 都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為此, 我們得知道孩子的生理成長規律和心理成長規律, 接規律做教育。

“教育”一詞, 在德語中的意思是“喚醒、引導”, 而在英語中, 則表示“自然成長”, 這就表示, 如果我們不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 就沒法對孩子做教育, 沒法讓孩子自然而然地長大。

方宇五歲半的時候, 就入學上一年級了。 可是老師回饋過來資訊, 說方宇在學校裡什麼都不會, 問多了, 她就哭, 方宇的媽媽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怎麼辦呢?方宇的媽媽有點要強,

Advertisiment
她不希望孩子停下來, 就硬著頭皮讓孩子繼續眼著學。

可是每天, 她都提心吊膽的, 只要電話一響, 她就激靈下, 生怕是學校老師打來的, 又說方宇出現了什麼問題。

方宇的老師脾氣很好, 見方宇媽媽不願意讓孩子留級, 她也從來不難為方宇, 對方宇降低要求。

她把這個想法告訴給方宇的媽媽, 方宇的媽媽心裡覺得很不是滋味, 她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低一等。

等方宇回家後, 媽媽就開始對方宇實行嚴格教育。 她教孩子擺放、收拾文具, 幫助孩子練習集中注意力, 還督促她寫作業。

小方宇每天都顯得很疲憊, 對母親的這些話也沒有耐心聽。 有一天, 孩子居然在媽媽大聲訓斥時睡著了, 氣得媽媽抓耳撓腮,

Advertisiment
可又心疼孩子, 只好聽之任之。

方宇媽媽把孩子抱到床上去睡, 方宇朦朦朧朧地想起什麼, 問媽媽:“我沒有做完作業怎麼辦?”

“沒事, 你睡吧。 ”媽媽安慰她。

方宇很放心地睡了, 等她第二天醒來, 媽媽就催促她把作業照抄一遍。 原來媽媽已經把答案都做好在一張白紙上, 只等孩子自己照抄一遍就行了。

磕磕絆絆到了三年級, 小方宇一直是班裡的小尾巴, 而且要命的是, 她已經習慣了做最後一名, 一說到學習, 就一臉的漠然, 或者說:“反正有我媽呢。 ”

過早讓孩子入學, 是對孩子的一種摧殘, 最後可能落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