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孩子父母先修身養性

有人說, 養孩子是對父母自身修養的再度改造和提升。 在調查中, 我們不難發現, 很多育兒問題的根源, 在於父母自身當了孩子的不良“範本”。

曾經“80後”的孩子被冠以“太自我、怕吃苦、眼高手低”的時代特性, 這勢必影響著他們升級為父母後的抗壓能力, 也由此延伸了頗多的育兒問題。 問題解決的第一步, 年輕父母要“修身養性”改造自身。

多充電早教知識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 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 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 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 社會在變化, 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

Advertisiment
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 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 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 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 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耐心傾聽孩子

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 這樣才能知道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當孩子做出不當的行為時, 家長要去瞭解他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 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 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 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真正放下身段

家長要真正放下身段, 從內心尊重孩子, 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

Advertisiment
將孩子當作成人一樣給予尊重。 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 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 表達能力沒有問題, 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 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 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 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 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同孩子作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 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 就連大人也很痛苦。 孩子也是人, 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 因此, 同孩子作協商, 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

Advertisiment
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 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 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 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 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 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所以, 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 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 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 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 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 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在孩子情緒穩定時, 再用一些形象生動的故事來啟發孩子。

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期望太高, 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 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 要知道, 孩子年齡還小,

Advertisiment
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 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 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 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說出你的真實感受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 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 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 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 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 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 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 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 你就會發現, 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從現在開始您不妨試試這些親子溝通技巧很實用

從現在開始您不妨試試與孩子交流時, 身體前傾、點頭, 與他有目光的接觸,

Advertisiment
讓孩子感覺到你在認真傾聽。

盡可能多地用平和、正常的聲調與孩子談話。

別隨意打斷孩子說話, 讓他有機會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意見。

孩子今天的狀態, 不是孩子最終的狀態,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不要用成績評價孩子, 要注意評價每個過程中, 孩子是怎麼行動的。

給孩子現狀打100分, 學會為孩子做的小事情感動。

不要用長篇大論來教育孩子, 儘量用簡短的句子表達出明確的意思。

批評孩子控制在1分鐘內;就事論事地批評, 不要扯東扯西;批評孩子做的“行為”, 一定要告訴孩子, 你很愛他, 只是不喜歡他的“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