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孩子父親的角色與母親不同


教育孩子父親的角色與母親不同

父親對孩子產生影響是在孩子稍大以後。 母親的本性並不完全適合社會再生產, 而更適合人類自身的再生產。 孩子多是通過父親這扇窗子來瞭解這個他將要進入的人類社會, 因此, 父親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一座橋樑。
父親育兒的特徵
母親能跟孩子同頻交流與發展, 孩子一歲的時候, 母親能用一歲的眼光看孩子, 孩子五歲的時候, 他能用五歲孩子的心理與孩子一起玩。 父親的心理是凝固的, 只能用一種眼光看孩子。 不管孩子是一歲還是五歲, 他認為應該怎樣就是怎樣,

Advertisiment
也就是說, 父親在孩子七八歲以後才介入教育。 比如, 兩歲的孩子在哭, 爸爸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哭。 媽媽就不一樣了, 能弄明白孩子是餓了還是涼了。
父親育兒的作用
一方面父親要在家裡、家外創造一個包括物質、精神兩方面的環境, 給母親一個安心育兒的心情。 家庭中男女分工協作, 如果女性教育孩子的時候, 要過多地考慮經濟的原因、外在的原因, 就會失去自己正常的心理。
另一方面, 孩子越小母親的作用越大, 孩子慢慢長大到五六歲的時候, 父親的作用就顯現出越來越重要。 母親更多地代表自然、生理、心理。 父親代表的是外在的秩序的世界, 他懂得社會上的競爭規則與價值標準。 對社會的分工、變化,
Advertisiment
父親的感受要深一點, 孩子通過父親的肩頭走向社會。 母親不同, 母親的本性並不完全適合社會再生產, 而更適合人類自身的再生產。 孩子多是通過父親這扇窗子來瞭解這個他將要進入的人類社會, 因此, 父親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一座橋樑。
孩子越來越大, 對外界的認識要把握得越來越準確, 只有父母通力合作, 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而不是靠母親或母親單打一行為。
歷史上寡母撫養的孩子成才率特別高, 那是因為寡母不僅給孩子以代表生理上的一級, 還有寡母直接參與了社會生產, 知道社會的發展動態和人情世故。
既然寡母撫養的孩子特別容易成才, 父親應儘量讓母親去教育孩子?

不是這樣的,

Advertisiment
人生的發展不僅僅是成才的問題, 還有一個人的和諧發展的問題。 往往寡母撫養的女兒, 事業很成功, 但在以後組建的家庭生活中大多都很不美滿。 這些女孩子從小沒有跟父親在一起生活過, 她不知道同男人如何相處, 因為她的母親不能隨便和男人交往, 她自己也不可能同男人交往。 於是就容易把男人想像的太好, 或者把男人想像的太壞。
孩子是兩人的, 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卻是一人說了算怎麼辦?
誰說的對就聽誰的!可怕的是真理掌握在家庭中的某一個人當中, 而他(她)不是家庭中的權威, 這樣的結果會比較糟糕。 一般來說孩子的性格就像家裡說話算數的那位。 在某種程度上講, 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上的,
Advertisiment
父母有多高, 孩子有多高;父母能走多遠, 孩子才能走多遠。
因為空間或時間的關係無暇顧及孩子, 像你這樣的爸爸如何讓孩子感受父愛?
爸爸對家庭、孩子除了提供物質基礎外, 另一種責任就是要把自己在社會上拼打的酸甜苦辣, 人生體驗傳達給孩子, 用寶貴的經驗去滋養孩子的心靈。 我女兒已經八歲, 不在身邊, 但是我已經作好了讓孩子與自己在一起生活的計畫, 對孩子的要求、期望通過妻子的影響孩子, 在妻子的口中, 經常會聽到你爸爸希望你怎麼樣做, 你爸爸是怎麼樣做的話, 等等。
提出讓女性回家你是不是贊同?
讓女人回家的理由, 我不贊同。 他們把教孩子是當作副產品, 關鍵是要把位子讓出來。 相反, 男性應該在職位緊張的狀態下,
Advertisiment
把職位讓出來給女性。 另一方面, 階段就業、彈性就業, 在孩子出生的前三年社會應該對孕期、哺乳期的媽媽負責, 社會應該對母親發工資。 等孩子長大了, 社會要給母親的二次就業創造條件, 要走出家庭回歸母性, 而不是走出家庭拋棄母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