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教育孩子需要注意什麼_孩子教育的注意事項

養生之道網導讀:

教育孩子需要注意什麼?很多父母和教育機構都認為, 培養孩子成才就要從早期的教育做起, 但是早期怎麼教育孩子呢?教育孩子需要注意什麼?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Advertisiment

一、教育孩子需要注意什麼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 而做為父母在教導孩子時, 是以嚴厲“權威父母”還是寬鬆“徹底放任自由”的教導方式都是成問題的。 讓我們看看下面的內容。

越來越多的80後父母接受了要與孩子平等相處, 以及給孩子更多自由的觀念, 但是很多父母卻矯枉過正, 什麼都遷就孩子。 孩子變得非常任性和自私, 甚至對父母變得很冷淡和無禮, 不管是“權威父母”還是“徹底放任自由”, 這兩個極端都是有問題的。

1、美家庭代溝縮小引起憂慮

在美國家庭中聽到的更多的一個詞是“樂趣”, 而過去則是“義務”和“責任”這兩個硬邦邦的命令性詞語。

專家提醒道:“那些不定規矩的家長們則要冒一定風險,

Advertisiment
因為很可能會出現這種局面:家長們在自己的家中如此軟弱無能, 以致他自己都感到失去了控制, 有時甚至是擔憂。 ”他認為做父母親的都竭力想保持平和, 避免爭論, 這樣做會失去教育孩子如何解決衝突的機會。

設法對自己的兩個孩子採取一種傳統的姿態, 來保持家庭結構和父母孩子間的界線。 專家說, “這種民主的態度導致過度的放縱時, 有時是家長出於避免‘傷害’關係, 而不是教育孩子過上一種自我約束的生活時, 問題也會接踵而來。 過度放縱實際上是一種‘忽視’觀的信號, 它忽視了價值觀, 忽視了教育機會, 忽視了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為了教育孩子成功, 人們需要崇尚適度的規矩和做事的準則。

Advertisiment

2、孩子折磨父母為了得到安全感

有個小男孩在客廳裡用勺子潑茶水玩並不時去拽母親的長髮。 “克裡斯, 如果你再不住手, 瞧我怎麼收拾你!”母親喊道。 孩子老實了半分鐘, 然後他微微一笑, 又開始潑他的茶水。

“克裡斯, 住手, 我在說你呢!”孩子停了停, 以便半分鐘之後故伎重演。

“要我跟你說多少遍, 真受不了你!”母親的聲音變得又高又尖, 表情變得像個孩子, 就差沒有哭了。 “你再不住手會讓我發瘋的。 求求你了!”孩子似乎對母親的苦苦央求無動於衷, 而且變得更加有恃無恐。

過了一刻鐘工夫, 母親終於——儘管晚了一些——意識到了自己作為母親的尊嚴, 她嚴厲地說:“這是最後一次警告!我再說一遍,

Advertisiment
回你自己的房間去!”

孩子根本不當回事, 繼續玩他的“心理遊戲”。 這時母親不由分說一把抓住拼命想掙脫的兒子, 把他送進自己的房間。 大人之間終於可以繼續談話了。

半小時後母親再去兒子的房間。 克裡斯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他緊緊地抱住自己的母親。 此後孩子的表現極其可愛, 這一幕人們可以想像得到的。 從他的心靈深處真正喊出的是他的需要, 他真正需要的是母親的堅強有力, 他想看到一個有能力進行制止的母親。 孩子只有體驗到父母的偉大和堅強, 他們才會有安全感。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 對於孩子即使付出“高昂的代價”也值得。

這種惡作劇其實只是一種求助的呼喊:“什麼時候你們才能懂我真正想要什麼呢?”

Advertisiment

教育是一個時間問題, 還要掌握方法, 方法不對還會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 家長就是孩子的榜樣, 關健在於教育孩子家長的架子怎樣擺, 擺的好你就教子成功。

二、教育孩子的禁忌

1、家庭教育缺乏統一口徑

一個家庭裡, 孩子受到家長的喜愛。 但孩子提出的要求, 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爸爸否定的事情, 卻受到媽媽和奶奶的肯定和贊許。 這種情況常常會使孩子心理上無所適從。 倒底聽奶奶的, 還是聽爸爸的。 同時也會讓孩子形成猶豫、任性等不良性格。

2、忽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也存在心理上的承受力, 這跟大人是一樣的。 由於人才競爭日益激烈。 致使家長產生急躁情緒, 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龍。 如有的家長把多種能成才的“武器”, 都往孩子的小腦袋裡灌輸。既要孩子學彈鋼琴,又要孩子學電腦。既要孩子成為科學家,又要孩子成長為藝術家,這種心情,雖然可以理解,但也要記住,孩子在漫長的學琴時間中,失卻了童年應有的歡樂和興趣。

都往孩子的小腦袋裡灌輸。既要孩子學彈鋼琴,又要孩子學電腦。既要孩子成為科學家,又要孩子成長為藝術家,這種心情,雖然可以理解,但也要記住,孩子在漫長的學琴時間中,失卻了童年應有的歡樂和興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