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教育孩子需要注意什麼

養生之道網導讀:

教育孩子需要注意什麼呢?天下父母都一樣, 都希望自己孩子健康地成長, 成為有修養學識的人。 那麼教育孩子需要注意什麼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Advertisiment

一、孩子問題裡的隱藏的含義

不論孩子多小, 但是孩子問的問題可不是那麼簡單的, 孩子的問話裡往往都包含有其他的意思, 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作為家長您一定要知道。 所以家長回答孩子的問題也是一門藝術, 瞭解這門藝術的家長通常都知道, 孩子的話語中有需要解讀的密碼。

有這樣一個例子, 十歲的安迪問他的爸爸:“在哈萊姆, 有多少孩子被拋棄?”安迪的父親是一個律師, 他很高興看到兒子對社會問題感興趣, 於是他就這個問題發表了一通長長的演說, 然後又去查了資料。 但是安迪還是不滿意, 繼續問同樣的問題:“在紐約被拋棄的孩子有多少?美國呢?全世界呢?”

Advertisiment

最後, 可能大家也想到了, 安迪的爸爸終於也明白了, 他的兒子並不是關心社會問題, 他關心的是個人問題。 安迪問這些問題並不是出於對被遺棄孩子的同情, 而是擔心自己被遺棄。 他並不是想得到被遺棄孩子的數字, 而是想得到確認他不會被遺棄。

這就是孩子話語中的隱藏含義, 於是, 爸爸仔細考慮了一下安迪的擔心, 然後回答道:“你擔心你的父母可能會像其他父母那樣將你拋棄, 我向你保證我們不會拋棄你, 如果你再為此感到煩惱, 告訴我, 這樣我才能幫你消除擔心。 ”

下面還有一個例子, 與上面的不太一樣, 有個小孩子叫做南茜, 第一次去幼稚園, 她的媽媽陪著她, 她看著牆上的畫, 大聲問道:“誰畫了這麼難看的畫?”南茜的媽媽感到很尷尬,

Advertisiment
她不滿地看著女兒, 趕緊告訴她:“把這些漂亮的畫說成難看是很不友好的。 ”

這時候一個有經驗的老師笑著說:“在這兒, 你沒有必要一定要畫漂亮的畫, 如果你喜歡, 你也可以簡陋的畫。 ”現在她已經得到了“如果一個女孩畫畫畫得不好會怎麼樣呢?”這個問題的答案。 南茜本身並不會可以的以這樣一種方式去得到老師的一個答案。 而是無意中知道的。 這樣南茜也會很高興。

這種情況通常是無意中造成的, 孩子本身不知道, 作為家長要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 要通過與孩子的對話打消孩子的疑慮, 或者把應該讓孩子知道的資訊傳達到。 比如有的孩子弄壞了玩具, 他會問:“誰弄壞了玩具?”得到了不會遭到批評的隱藏答案後,

Advertisiment
孩子也許會自己承認這件事情了。

二、孩子教育的誤區

誤區1、給孩子“戴帽子”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撒謊後, 給孩子扣上“愛撒謊”的“帽子”。 其實家長仔細想想就會發現, 不僅孩子會撒謊, 大人也常常會說一些善意的謊言。 因此家長應該認識到, 孩子撒謊並不意味著品德不好了, 可能只是孩子滿足自己需要的策略不太合適。 而如果家長認識不到這一點, 隨意給孩子“戴帽子”, 反而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更容易強化孩子的這一行為。

“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 給孩子‘戴帽子’與給成人‘戴帽子’的效果差距會很大。 父母不能像要求成人一般要求孩子, 但應像對成人一般的尊重孩子。 ”專家說。

誤區2、喜歡講大道理

Advertisiment

很多家長動不動就講大道理, 也不管孩子的情緒、狀態和注意力當下是什麼樣的, 這樣的教育往往會徒勞無功, 甚至是與家長的願望背道而馳。

專家建議, 家長可以適當將教育融入生活的細節當中, 隨時、隨地、隨人、隨事和隨機地教給孩子家長在生活中體會到的原則, 這樣的教育會變得自然而然, 也更有效果。

誤區3、不要溺愛孩子

為了孩子健康成長,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愛, 但愛得過度就變成了溺愛, 溺愛和放任一樣, 對孩子的健康都是有害的。 那麼, 溺愛有哪些表現呢?

(1)家長屈從于孩子, 有求必應, 百依百順, 沒有原則, 沒有要求。

(2)包辦孩子的一切, 過度照顧, 本來孩子自己可以做的或應該做的也不讓孩子做。

(3)給孩子提供的物質生活過分優越,甚至超過了家庭正常的經濟能力。

(4)不給孩子接觸困難和艱苦環境的機會,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

(3)給孩子提供的物質生活過分優越,甚至超過了家庭正常的經濟能力。

(4)不給孩子接觸困難和艱苦環境的機會,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