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孩子,不僅僅是盯著成績單

你是否抱怨過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 放學後不認真做作業, 考試成績總不理想?你是否常常陪孩子學習到深夜, 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班卻不見效果?到底家長怎麼做, 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孩子生來都是愛學習的。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 求知是每個靈魂固有的渴望和能力。

讓孩子愛上學習的第一步, 是保護好孩子的天性。 相信孩子內在自我成長的動力和能力, 尊重孩子的生長發育規律。 孩子從誕生那一刻起, 就開始了自主學習之旅。 從第一聲啼哭到第一次抓握, 從第一次翻身到第一步行走,

Advertisiment
從第一次撕紙到第一次趴在地上看螞蟻, 從第一次扔東西到第一次問“為什麼”……這一切都是在學習。 然而, 因為我們父母的局限、無知和怕麻煩, 常常批評孩子“這兒太髒, 不能碰”, “那兒太危險, 不能玩”, 而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學習熱情。 典型的例子是父母常常批評八九個月大的孩子撕紙, 甚至還為此打孩子的手。 其實撕紙、扔東西, 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有改變外界環境的能力, 獲得樂趣和力量感, 鍛煉孩子手眼協調能力, 促進腦發育和對空間的認知。

用物質獎勵等外部動機刺激孩子去學習, 是一種阻礙孩子明確學習目標和責任的做法。 比如, 父母告訴孩子:“考前三名, 假期帶你旅遊!鋼琴考過級, 給你買iPad!”這種用賄賂利誘孩子學習的方式,

Advertisiment
傳遞出的資訊是:1.學習不是孩子自己的事, 是為了父母;2.學習動力不是孩子內在探索的樂趣, 而是外在物質獎勵;3.爸媽不相信你能做到, 所以, 做到才要額外獎賞;4.爸媽只關注結果, 不關注過程和態度。 想想, 孩子感受到父母傳遞給自己的這些消極、悲觀和負面的資訊, 是會更愛學習, 還是更討厭學習?

榜樣的示範和環境的營造, 是孩子愛上學習的重要條件。 我們自己是否熱愛學習;是否常和孩子分享我們的學習熱情;是否在家裡有很多藏書;是否自己有閱讀的習慣, 並常和孩子一起共讀?這些都會對孩子是否熱愛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 當我們一集集地追韓劇, 卻責怪孩子做作業不專注時;當我們一邊打著麻將,

Advertisiment
一邊呵斥孩子:“快去學習, 咱家全指望你了!媽媽沒出息, 你也想跟我一樣嗎?”孩子會怎麼想?他會認為:“媽媽看韓劇、打麻將時挺開心的呀。 既然不學習也能挺開心, 我為什麼非要學習呢?”

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求知是人的天性, 但養成習慣才可能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我常常看到很多父母自己沒有學習的習慣, 也不關注孩子是否有學習的習慣, 而只關注作業或成績。 比如, 如果孩子有作業, 父母能一直陪孩子做到深夜;而沒作業的時候, 則完全放任。 特別是寒暑假, 前一個月不聞不問, 臨開學一周又開始天天看著孩子寫作業。 當作業只是為了應付老師檢查, 學習只是為了考試時, 孩子是不會真正愛上學習的。

Advertisiment
學習, 原本該是一種生活方式, 和有沒有作業、成績好壞無關。 比如, 引導孩子養成習慣, 每天晚上7點到9點就是學習時間, 有作業寫作業, 沒作業複習、預習、看課外書等。

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 才可能讓孩子的學習潛力得以最大化地發揮。 每個孩子的天賦秉性、氣質類型都是不同的。 就學習而言, 有些孩子習慣聽老師講, 所以上課特別認真;有些孩子適合做題, 要做大量的練習才能掌握;有些孩子適合場景性記憶;有些孩子形象思維能力好, 有些孩子則邏輯思維能力強……所以, 父母不能總拿“別的孩子如何”來要求自己的孩子, 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 才是正道。

發展孩子的自信心、專注力、情緒能力、自控力等意志品質,

Advertisiment
提升孩子情緒管理能力, 也是孩子能保持持久學習力的重要保障。 學習能力和習慣都是植根於良好的性格特質、生活態度、情緒能力、意志品質等基礎上的, 只是單獨抓成績往往收效不大。 很多寫作業拖拉、有學習障礙的孩子, 同時都伴隨情緒問題, 如衝動、任性;社會性問題, 如適應能力差、缺乏規則意識;關係問題, 如親子關係、同學關係、師生關係不和諧;行為問題, 如攻擊性強、說謊等。 要真正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 功夫恰恰是在學習之外。

一場球賽要想取得勝利, 盯著記分牌是沒用的, 必須竭盡全力打好場上的每一個球。 同理, 讓孩子愛上學習, 父母真正要做的是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 幫孩子明確學習目的,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培養他熱愛學習的習慣,發展他的意志品質……不是僅僅盯著成績單。

幫孩子明確學習目的,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培養他熱愛學習的習慣,發展他的意志品質……不是僅僅盯著成績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