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 有些孩子都上小學三四年級了, 不但上學要父母送, 父母還要給背著書包, 回到家裡, 吃飯要父母一口一口地喂, 睡覺要父母給脫衣服, 其他大事小情就不用說了, 全是由父母幫著打理。 在這樣生活環境中的孩子, 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什麼都不用想, 什麼都不用管, 什麼都不用辦, 什麼都不用幹, 不但自理能力極差, 毫無承受挫折的能力, 同時還會導致意志力薄弱, 不能刻苦認真學習, 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對此, 有人進行反思後便把責任歸結為都是因為父母太“勤快”。
的確是這樣,
Advertisiment
作為父母, 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正確觀念, 使其形成獨立的人格, 和樹立勤勞的精神, 不要等到孩子年紀到達學齡前或學齡階段, 才發現孩子什麼事情都不會做, 才開始著急, 才開始擔憂, 才開始上火。 必須要讓孩子從小開始, 就去做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 其實, 孩子能做的事情要遠比你想像中的更多, 例如1歲多的孩子就可以做到要喝水自己扶好杯子, 喝完水自己拿去桌上放好;要看書自己去拿過來, 再讓媽媽念書;換尿布的時候,
Advertisiment
父母雖然不要去當孩子的“左右手”, 卻要當好孩子加油打氣的“啦啦隊”。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 可以舉出他以往成功的案例, 鼓勵他:“這次只要再加把勁, 一定也能像上次那樣成功!”;當他顯出害怕退縮時, 媽媽(爸爸)必須先留意這些事情, 是否是超出他的年齡和他的能力極限?若無, 則去抱抱他說:“別害怕, 媽媽(爸爸)會一起和你面對困難!”讓他心理上能感到他不是自己一個人在孤軍奮戰,
Advertisiment
在現實生活中, 大多數父母似乎都很勤快, 都“懶”不起來。 父母不要太“勤快”, 不妨做個“懶媽媽”, 並不是冷漠或不負責任, 更不是好逸惡勞, 也不是對孩子放任不管, 任由他去, 而是責任更大, 更要對孩子加以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