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寶寶把握7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 “父母”這個特殊群體總體素質水準的不斷提高, 幼兒家庭教育課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卻無法把握好家庭幼稚教育的尺度。 本文作者認為在幼兒家庭教育中應把握以下七性:

教育的互動性——在教育孩子時父母首先要學會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 如果想和自己的孩子和諧地溝通, 父母不只需要運用語言, 還需要細心地觀察孩子生活, 敏感地領悟孩子各種行為產生的原因, 傾聽孩子的心聲, 並懸置起自己的成人感, 用全部的心智去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意圖,

Advertisiment
在此基礎上調整自己對待孩子的行為方式, 回應孩子的需要, 使得每位元父母成為最適當的教育回應者, 重視與孩子的教育互動性, 去瞭解孩子的世界, 做他們的朋友, 進而促進孩子的發展。

教育的遊戲性——孩子年齡小, 空洞的說理性教育對孩子來講作用不大, 父母應以孩子感興趣的、遊戲性的體驗來促進幼兒的發展。 在平時的生活中多注意引發孩子與周圍環境的有效作用, 多為幼兒創設遊戲的情景, 讓孩子能夠積極地、主動地、自願地去探索和發現, 以自己的方式去獲取各種經驗。

教育的隨機性——教育其實是蘊含在生活之中, 父母應具有善於觀察孩子活動的洞察能力, 把握生活中教育孩子的時機,

Advertisiment
從孩子身邊的點滴小事入手進行隨機教育, 孩子必然會得到相應的知識, 但其收穫又遠遠超過了知識本身。 如孩子亂丟垃圾、不愛惜玩具等, 這時父母要抓住此事件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 及時地對他們進行教育, 這種現場的教育給予孩子直觀、真實的體驗, 更容易讓孩子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行為, 這樣的教育易於孩子接受, 教育的目的更容易達到。

教育的正面性——孩子們是生活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 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時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 有時孩子也會遇到一些危險。 作為父母應引導孩子全面地看待世界, 知道“生活中有好人也有壞人”, 去學習分辨生活中的好與壞、安全和危險, 並教會他們一些自我保護方法,

Advertisiment
增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有初步的防範意識, 從而降低危險發生。 另外, 教育的正面性還包括父母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在生活中多給孩子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 並多給予鼓勵、表揚, 多採用“賞識教育”, 讓孩子在被別人認可的環境中快樂地成長, 從而養成積極向上、活潑開朗的性格, 使得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

教育的一致性——幼稚教育應是整體的教育, 它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區中的各種資源的協調、有機整合, 共同發揮作用, 以實現最大的教育成效。 作為父母要積極參與孩子所在幼稚園組織的各項活動, 與老師多溝通、多聯繫, 及時地瞭解孩子的發展特點、發展狀況、發展方向, 並通過幼稚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性使得幼稚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真正的協調一致,

Advertisiment
對幼兒的成長產生積極的、有效的影響。 同時家庭教育中的各個成員對孩子的教育要方向一致、持之以恆, 不能爸爸這樣說、媽媽那樣說, 長此以往會讓孩子不相信你的話, 更使得幼兒降低了對事情對錯的分辨能力, 讓孩子個性的健康成長會產生不良影響。

教育的榜樣性——愛模仿、易改變、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是幼兒期孩子發展的重要特徵。 作為教育者的父母與作為受教育的孩子之間特有的血緣關係、親情關係等使得家庭教育具有更強烈的感染性、長期性和針對性。 因此每位父母都要注意生活中的細節, 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為孩子做榜樣,

Advertisiment
從而使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之中, 一些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便會自然的形成。

教育的連貫性——教育孩子要求從低到高、由淺入深。 父母要瞭解孩子最近發展區及年齡特點, 對孩子的教育要有系統性、連貫性, 根據孩子的發展水準有計劃的去培養孩子, 發展各種能力。 如生活自理能力方面3-4歲時學習自己動手穿、脫衣物, 4-5歲能獨立有序地穿脫衣物並整理好, 5-6歲學習整理、打掃自己的小房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