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最初兩年, 大腦快速發育、體積迅速增大。 對於父母和照看者來說, 這時期與幼兒一起做遊戲、交談以及對幼兒的行為做出反應就顯得非常重要, 因為唯有此, 嬰兒的大腦神經聯繫才得以形成, 經驗才能夠獲得, 學習才能發生。 大腦聯繫到反復使用時, 它們就會變成永久性的聯繫。 從另一方面來看, 那些未被使用或者僅僅用得很少的大腦聯繫, 可能就會逐漸消退, 這種逐漸消退被稱為“神經剪切”或“神經剪除”, 如與父母或照料者很少交流的孩子就會在今後的語言運用上遇到困難。 因此,
Advertisiment
兒童的發育、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定文化方式的影響, 特別是教育的影響。 蘇聯心理學家巴甫洛夫和維果茨基的理論和實驗研究證明:人特有的心理品質(邏輯思維、理解記憶、創造性的想像力、道德觀念、感情和習慣)的發展沒有一個是靠先天素質自生成熟而不取決於教育的。 這些心理品質是兒童在童年時期, 在吸收前輩們積累下來的社會經驗的過程中, 通過掌握社會創造出的概念、活動方式和行為道德準則而形成起來的, 教育對年輕一代的心理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當然, 教育的影響並不是我們看到的是固定在正規的教育機構裡、按照一定嚴格的方式進行的“傳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