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就在我們身邊

學習、體悟、力行, 或者平時多觀察也是獲得智慧的重要方面, 觀察自身、觀察自然。 每個孩子原本都是美麗的花朵, 只不過花期不同, 不要因為他錯過了大多數花的花期, 就以為他有問題, 或者對他失去信心。

我們生活在這片有著5000年文化積澱的土地上, 祖先的智慧就在我們身邊, 從長輩一句殷勤的囑咐, 到每日輕輕放下的碗筷, 我們無時無刻不浸潤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 1080字的《弟子規》, 值得我們用一生去領悟。 書法、太極的精髓, 能夠讓我們的心安定下來, 從容面對人生風雨。 傳統文化的教育, 並不在一時一刻,

Advertisiment
也不是要求我們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而是讓我們的生命趨向於完整。 在人生經歷中, 得應得的、知能知的、做該做的,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八十八還沒學巧”, 在我們文化的理解中, 教育是一生的事。

著名作家郭文斌曾經談到:“我常開玩笑說, 郭文斌的書可以不讀, 但經典一定要讀。 為什麼呢?經典是已經見到光明的人關於光明的描述, 是高能量的生命關於高能量狀態的描述, 是登到山頂的人關於登山的經驗的描述。 孔老夫子告訴我們獲得智慧的三種途徑:生而知之, 學而知之, 困而知之。 我們肯定要學而知之, 因為我們不是聖人。 要想學而知之, 只能跟聖人學。 我們要謙虛, 我們要承認生命是存在著能量與智慧的區別的,

Advertisiment
為什麼呢?聖人就是一種獲得了高級智慧的生命狀態, 是沒有污染的生命, 他是點亮了心燈, 找到了根本智慧光明的生命, 我們必須跟他學。 聖賢的智慧如實記錄在經典中流傳了千年, 一直在教育著後人, 育人者首先自己要先受教, 從經典中學習、體悟聖賢的智慧。

學習、體悟、力行, 或者平時多觀察也是獲得智慧的重要方面, 觀察自身、觀察自然。 比如現在有的家長, 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 自己稍不順心就是一通“批評教育”, 然後抱怨自己的付出多麼多, 孩子多麼不聽話, 這樣的教育, 有人說是塑造“寵物型孩子”。 吃穿用度一應俱全的同時, 家長手中緊握“愛的寵物繩”, 只要孩子沒往自己所指定的方向去, 就奮力拉拽,

Advertisiment
最後力量小的一方就妥協了, 但這妥協是暫時的, 因為他會長大, 伴隨著成長對抗關係也會一直持續。 當然問題、矛盾隨著力量的消長變化也就逐漸升級, 最後家長、孩子、長輩, 都被那“寵物繩一般的愛”給困住了。

其實坐下來, 靜靜看看路邊自然生長的花草。 蒲公英也是媽媽, 這位媽媽在花開花落後, 給孕育出的每一位孩子都送上一把小傘, 讓他們隨風去飛, 去尋找合適的土壤, 接受水土的滋養、陽光的照耀、風雨的洗禮, 然後紮根、發芽、成長、開花、結果……這, 就是完整的生命歷程。 倘若已經發生了困住的情況, 不如也像蒲公英媽媽一樣, 稍稍放放, 相互之間留有空間來緩和矛盾, 使親情恢復, 之後再慢慢通過學習、體悟調整。

Advertisiment

通過觀察, 也可以更多地瞭解孩子的需要, 發現孩子的優勢和特長。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 孩子的觀察力、感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是非常強的, 對某些方面的敏銳程度甚至遠遠超過成人, 而家長如果沒能及時發現孩子的這些特點, 或者剛好孩子擅長的又是家長所不足的方面, 很可能就會被忽視, 甚至被固有的觀點和判斷打擊掉。 那樣的話, 對孩子的生命成長實在可惜。 每個孩子原本都是美麗的花朵, 只不過花期不同, 不要因為他錯過了大多數花的花期, 就以為他有問題, 或者對他失去信心。 或早或晚, 只要有機會, 相信他都能夠綻放他獨有的生命之華。 作為父母師長, 能夠陪伴他成長, 直到綻放的那一刻, 相信也是無比幸福的。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