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工作的實質是什麼

“影響教育”理念認為:教育工作的實質是改造人消極的本能。

小孩子五六歲時正是長身體需要充足的睡眠的時候, 卻要在早晨六點鐘被拉起來到學校上課, 教育者說,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哪個孩子不想吃好穿好, 當妒忌別人能錦衣玉食而自己不能時, 教育者說, “儉以養德”;當人們見到別人的錢財起惡念是, 教育者說,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當人們對人世間的辛苦不能忍受時, 教育者說, 人到這個世界來就是來贖罪的;, 當人們對所見所聞暴怒時, 教育者說, 戒嗔戒躁……

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在朝著人類本能反方向逆風飛行,

Advertisiment
所以想讓大多數的孩子心甘情願地去學校學習本來就是件不大可能的事。

學校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專業場所, 裡面的程式是千百年來沉澱的結晶, 不敢說是完全正確的程式, 但可說是偏離正確不太遠吧。 所以社會把孩子放進去, 就應該放心地交由他去做, 而不應該再亂加干涉。

鑒子教育與人本能的反向性, 讓孩子總是快快樂樂地接受教育本身就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寓教於樂”的教育理念(有人說是始自陶行知先生), 對於當時學校教育方式的刻板單一, 缺乏活力, 無疑是一陣沁人心脾的春風;而對於今天這個時代, 教育方式琳琅滿目, 魚龍混雜, 這種觀念已經過時, 甚至對學校教育成了“誤導”。

Advertisiment

“寓教於樂”追求的目標是“樂”, 是順著人的本能的教育, 不是教師的追求目標, 所以這種追求會遠離教學目標。 滿足人的本能是“商人”的目標, 所以他們開發出了“寓教於樂”的各種產品, 先是電視機, 引發了“電視病”;當今是“網路遊戲”。 人們已經顧不上考慮這東西對孩子教育意義有多大了, 而是在窮於應付“網癮”帶來的社會問題。 並目.我們可以斷言, 在不久的將來“網路遊戲”還會升級帶來更加嚴重的社會問題。 商人們都是天才, 他們早已把“寓教於樂”的理念升級為了“寓教於刺激”, 毫無疑問, 再升級目標就是“玩得要high”, 將會離“教”越來越遠。

“寓樂於教”才是學校的目標。 教師應該想方設法讓孩子在自己的教學中找到快樂, 才不至於偏離老師的本質工作——“教”。

Advertisiment
教學中“樂”的成分有多少取決於教師的水準, 但教學中的“不樂”, 即平靜乃至辛苦肯定會有的, 甚至永遠比“樂”的比重要大。 孩子對於“不樂”反感時, 教師, 尤其是班主任“在堅持正面教育為主的同時, 不再縮手縮腳, 可以適當採取批評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學生”就成了必要。

事實證明, 教學嚴謹, 管理嚴格的好老師, 學生們也非常認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