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心理]玩遊戲時總想說了算的孩子是好?還是壞?

有些兒童在與小夥伴玩遊戲時, 玩什麼, 怎麼玩, 總喜歡自己說了算, 擔任領導者的角色, 而不願意被領導, 這樣是好性格?還是壞性格?這是否代表著他具備領導者的潛質?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為, 人的本性無法忍受長期的屈從, 被輕視的感覺、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總是會喚醒人們登攀更高一級目標的願望, 從而獲得補償, 然後臻于完美。

正如大多數父母所認為的那樣, 如果孩子與其他孩子交往時, 過於屈從, 就是一種懦弱的表現, 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吃虧, 因此, 經常會鼓勵孩子凡事要爭搶,

Advertisiment
而不能被其他同伴欺負, 甚至有的父母會教育孩子“打要還手, 罵要還口”。

這是否是好的表現?又是否有利於兒童發展呢?

阿德勒認為, 那些雄心勃勃、尚未放棄的兒童, 樂於參與各種能參與的競爭性☆禁☆遊☆禁☆戲。 不過, 他們在遭受挫折時也會表現出恐慌和無所適從。

如果一個兒童在學校總是試圖去取悅老師, 並且注重自身的整潔, 同時也遵守秩序, 那麼, 他就會成為一個正常的學生。 因為他對優越感的追求轉化為了前進的動力。

然而, 如果一個孩子總是想優於別人, 比如在遊戲中總喜歡當領導者, 卻不願意被領導, 那麼, 在他接二連三地受挫後, 就可能會喪失勇氣, 面臨新的情況就會退縮, 而不是勇往直前。

因為, 對於大多數兒童,

Advertisiment
他的心理還不成熟, 能力還不充足, 總會遇到難以解決的困難。 如果父母一味鼓勵兒童追求雄心, 就會給孩子帶來緊張情緒。

短時間內孩子尚能承受, 時間一長這種壓力就太大了。 比如, 受到雄心影響, 孩子總想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結果忽視了其他活動, 導致身心不健康, 不會與其他兒童交往, 性格可能會變得孤僻。 顯然, 這種性格不利於他未來的成長。

而且, 兒童自我肯定的願望太過強烈, 還會帶來嫉妒心。 起初, 他可能希望對手遭受某種厄運;隨後, 可能會付諸行動, 給對手製造傷害。

還可能通過造謠中傷、洩露隱私來詆毀同伴, 從而抬高自己的身價。 有時, 還會表現出報復心理, 總是擺出一副好鬥和挑釁的姿態,

Advertisiment
有時會突然發怒, 甚至會傷害同伴。

類似這樣的情況, 在經常被報導的校園暴力事件中經常發生。 事實上, 有些孩子存在這樣的表現, 同樣是過分追求優越感的表現。

因為他們在意的不是學業上的優越, 而是能否在同伴面前表現得很酷。 正因如此, 他們時常會把欺負學習好的學生作為樂趣,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自信。

再比如, 在考試中, 也可以發現一些兒童存在類似表現。 有些學生考試時臉色一會兒發白, 一會兒發紅, 還說話結巴, 身體顫抖, 大腦似乎也一片空白;有的在回答問題時, 只願意與別人一起而不想單獨回答, 因為他害怕別人看著他。

根據阿德勒的觀點, 這些都是兒童追求優越的行為表現。 往往這些兒童越想讓自己表現得更好,

Advertisiment
越可能會出現緊張情緒, 這種追求優越的願望與現實困難發生衝突時, 久而久之, 就會產生自卑情緒, 特別是對於兒童而言, 由於心理不夠成熟, 還不具備自我調適的能力。

所以, 父母要注意觀察兒童的行為表現, 特別一些不正常的表現, 並及時給予正確的心理疏導;而不是一味鼓勵孩子凡事爭強好勝, 這樣造成壓力並不利於他未來的成長, 還可能是造成成年後抑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