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嬰幼兒的啟蒙教育已為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所重視, 不遺餘力者有之, 不惜重金者也有之。 然而, 對於嬰幼兒應進行那些啟蒙教育和怎樣進行啟蒙教育, 許多80後家長卻不得其法。
先說說什麼是啟蒙教育。 蒙者, 蒙童;啟者, 啟迪;所謂啟蒙, 就是按照嬰幼兒的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 採用科學的方法, 即情即景地用聽得見、看得到、摸得著、理解得了的事和物對其感官和大腦進行刺激, 促進其大腦發育, 開發其大腦空間。 用當前一句時髦的話講:就是拓展“記憶體”, 為其以後的認知教育(學習文化知識)創造良好條件,
Advertisiment
5歲前是一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 我們不能只依靠6歲以後的學校教育, 而讓這之前的時間白白浪費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庭更是孩子生活最久的場所, 對孩子影響也最大。 所以, 父母一定要借與孩子接觸最早、最密切的機遇來對孩子加以教導, 只有有效地引導, 才能把握這奠基的時刻, 讓孩子的心智得到最好的啟發。
然而, 不少80後家長對此缺乏理解, 他們不是把啟蒙教育的重點放在對嬰幼兒的行為習慣、自立意識、自理能力的培養上, 而是過早地、片面地進行認知教育, 填鴨式地向嬰幼兒灌輸知識, 有的甚至以自己的孩子能進行如何複雜的數學運算而沾沾自喜,
Advertisiment
那麼, 嬰幼兒應接受哪些啟蒙教育?又該怎樣對嬰幼兒進行啟蒙教育呢?東子認為首先應重視心智培養, 即抓好“四教”, 即“教做人, 教處世, 教做事, 教求知”。
給80後家長的建議--
1. 要教孩子學“做人”。
教做人, 即育人, 這是一切類型教育的首要和核心。 道理很簡單:不會做人, 焉能做事?不能做事, 教有何益?翻開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教育典籍, 無一不把育人放在首要和核心的位置,
Advertisiment
立業先立德, 做事先做人。 事做不好, 我們可以重頭再來;可人做不好, 那就是一生的悲哀。 孩童時期的可塑性很大, 是進行人格品德教育的最佳時期。 如果不在這個時期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和做人教育, 一旦孩子養成了壞的習慣, 危害的不僅是社會、家庭, 而且是孩子一生的前程。
所以, 家長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的首要任務是, 教孩子做人, 做一個誠實、正直、善良、勇敢、有愛心、懂感恩、具有良好品行的人。 家長要用“自尊、自強、自立”來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行, 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樣。 然後, 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引導、規範孩子的行為,
Advertisiment
2. 要教孩子學“處世”。
會做人, 更要會處世。 對孩子啟蒙階段的處世培養, 家長要注重以下幾點:
要對其進行禮貌和禮儀教育, 禮貌教育是教其懂得以禮待人的道理, 禮儀教育是教其學會以禮待人的方法。
教育孩子懂得並學會平等待人, 尊重別人並要求別人也尊重自己。 要教其懂得並學會謙虛謹慎, 力戒驕滿, 在非原則問題上能謙讓別人。 但對別人的謙讓要有度, 不能是逆來順受。
要教育孩子懂得並學會講道理, 遇事以理服人。
要教會孩子一點自衛意識和能力, 屬於自己應得的不輕易放棄。
要給孩子灌輸一些競爭意識。
對孩子和群體相處以及與他人交際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