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最忌諱的就是這件事,家長們都知道嗎

每週五下午, 丹媽都受邀去社區做義務心理諮詢, 上周, 一位父親滿臉愁容地帶著兒子找到我。 還沒等我開口, 這位父親就當著孩子面, 說起了孩子的成長史, 洋洋灑灑的數落了兒子幾十條“罪狀”:網癮、晚睡、撒謊、頂撞父母、不收拾房間……

孩子在一旁辯駁, 父親大怒:“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 你就這個樣子對我, 你還是不是人?早知道一生下來就摔死你算了!”

額……這樣的話連我這個外人都聽得心裡發怵, 別說孩子心有多受傷了。

丹媽很理解作為父母看著孩子不成器的心痛與憤怒, 可說孩子不是人, 這位父親聽起來也沒有把孩子當成人:

Advertisiment

寫不完作業就不讓吃飯;

孩子早上叫不起, 就用手擰, 用水潑;

嫌孩子房間亂, 就趁孩子不在把東西全扔了;

為了阻止孩子出去打遊戲, 就把孩子關廁所關一天……

當我問孩子對爸爸有什麼話想說的, 已經上初中的小夥子腦子很清楚, 只說了一句:“我不是你的狗, 請把我當人看。 ”

父親聽完卻一臉不屑, 那表情似乎在說:“就你這樣還配談人!”

有時候, 孩子活得不如狗

聽了父子倆的聊天, 丹媽卻覺得, 孩子之所以在行為上如此叛逆, 不過都是在反抗父親對他的“不當人”:

孩子為何會作業拖拉——是對學習沒興趣?是作業太難?父親沒有放下著急去思考, 而是直接用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去威脅——不讓吃飯;

Advertisiment

孩子為何沉迷遊戲——到底是遊戲裡的什麼讓孩子著迷?是樂趣?成就感?友情?還有沒有其他有益的活動, 也能讓孩子得到這些?父親沒有停下憤怒去尋解, 而是把孩子當成不聽話的小狗——直接關起來。

作為父母, 我們常常在能力上對孩子抱著“成人”的要求:要聽話, 要懂事, 要配合我們。

在教育時, 卻常不把孩子當人:理智氣壯的喋喋不休, 毫不婉轉的惡言威脅、野蠻無理的暴力相向。

我們在對朋友提出意見時, 都會顧及對方感受, 點到為止, 若一時講不通, 也會想想是不是我們說的方式不對, 或是對方另有苦衷。

因為我們自知簡單粗暴地對待他人, 必遭指責和嫌棄。

但對於孩子, 卻總期望他們能完全溫順地受控於自己。

那份在教育孩子時少掉的“客氣”,

Advertisiment
正是因為我們常常忘記, 甚至不知道:孩子雖小, 可也是人。

這年頭, 社會文明已經進步到, 打狗都會被輿論大肆譴責, 而我們面對孩子的“不乖”時, 還在將他當作一台莫名死機破電腦, 情急之下怒拍幾下主機, 以為這樣就能讓它好起來。

“不當人”的關係, 教育何從談起

這種不把孩子當人的教育方式, 最大的危害就是令孩子對父母信任全失。

當我問那個男孩, 如果要給你對爸爸的信任打個分, 你打多少, 孩子說的竟然是0分。

在這樣員警與小偷般的親子關係裡, 在孩子眼中, 父母就是個外人都不如的控制狂。

你想給孩子分享你的人生經驗, 孩子卻早已在內心將你這個不把他當人的父母開除了。

你說的任何一句話,

Advertisiment
那怕真是為他好, 他都會以最壞的角度去對抗:“我不要聽”, 這樣惡劣的親子關係下, 教育從何談起?

在教育裡, 關係大於一切, 在關係中, 尊重大於“為你好”。

諮詢中, 丹媽最常勸家長的就是——沒什麼事情值得我們和孩子擰, 辦法總比問題多。

孩子的乖巧與懂事永遠不是家長擰出來的, 你擰掉的只會是孩子對你的愛, 對你的信任。

同樣的話從你討厭的人嘴裡說出來, 你會毫不猶豫地抗拒;從你喜歡佩服的人嘴裡說出來, 即使你本不認同, 也會靜下來再想想。

信你才會服你, 服你才會聽你。

一個人怎麼可能對另外一個不尊重自己的人信服, 一個孩子又怎麼可能從一個不尊重自己的父母那裡, 得到真正的教育?

被當作人看的孩子,

Advertisiment
才能成為“人”

丹媽在文章中經常和你們談到的“尊重”, 其實就是把孩子當人來看。

尊重不僅是維護親子關係的基石, 尊重的本身其實就是一種教育:

被“當人”的孩子會自重:只有在你的尊重中, 他才感到自己是重要的, 他習慣被有教養有禮貌的對待, 當遭遇不公、侵犯時, 他會更敏銳、更勇敢進行自我保護。

得到過尊重的男孩不懦弱, 不媽寶, 得到過尊重的女孩防渣男, 更自愛。

被“當人”的孩子有教養:一個沒有體驗過“被尊重”的孩子, 如何懂得尊重他人, 親子關係就是孩子人際交往的第一個範本, 你如何對待的孩子, 就是在為他示範, 供他模仿, 他該如何對待他人。

被“當人”的孩子有主見:在你的耐心傾聽中, 他才相信他的每一個想法是有價值, 是值得去想,值得去做的,在人生中的每一個你無法陪伴他的岔路,他會懂得,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被“當人”的孩子更勇敢:一個有主見、有自尊的孩子必是自信的,一個有教養,會尊重他人的孩子必是受人喜愛的,一個在自信與稱讚中長大的孩子,當他有了想法,他必將勇敢的去實踐!

我們要培育的是一個人,不是一個機器

丹媽一直認為,我們作為父母最大的修養,便是在準備對孩子惡言相向時靜一靜,想一想孩子也有自尊;準備對孩子大打出手時停一停,想一想孩子也會因此寒心。

教育中最忌諱的一件事,就是不把孩子當人。

而是當作了滑鼠,沒有按我們的命令指那點那,就覺得這孩子是壞了;

當作了容器,把知識道理用機械化的方式,填塞到孩子的腦子裡;

當作了流水線上的洋娃娃,和樣品比,哪一塊縫得歪了點,顏色淡了點,就被當作了次品。

我們要培育的是一個人,不是一個機器。

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的內動力,而不是孩子的順從力。

真正的教育是“身教”不是“說教”,是“建議”不是“強迫”;

是不隨意把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尊重差異;

是遵循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不揠苗助長;

是當孩子與你意見相左,你也願意先放下己見,耐心傾聽他的世界,如果他有道理,你願意給他一定的自由和空間去實踐,陪他面對挑戰之後的成與敗。

是高中時我偷偷去拉了頭髮,我媽很生氣,最後卻還是原諒了我,她說因為她想起,自己在年輕時也曾經不顧父母的反對,去燙了一次大波浪頭。

真正的尊重正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我們卻常常忘了:孩子也是 “人”。

每個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們不是寵物,僅僅滿足於被愛,被照顧。

一個孩子是長成只會討好的“物”,還是自尊自愛的人,這只取決於是否曾被我們飽含深情與尊重的對待過。

丹媽碎碎念 今天寫的這篇文章,其實和前天的文章主題類似,作為父母,我們到底想要孩子成才,還是成人? 想要偷偷懶,用權威的壓制把孩子逼成精英,還是多花點心思,讓孩子在內動力的驅使下,帶著興趣去學習?

叮噹現在還不到一周歲,遠沒有到叛逆的時候,但我潛意識總記住那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雖然小,但如果換做我是他,我會想要被這樣對待嗎?一這樣想,我就不會執著地去擰巴一些事了。

是值得去想,值得去做的,在人生中的每一個你無法陪伴他的岔路,他會懂得,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被“當人”的孩子更勇敢:一個有主見、有自尊的孩子必是自信的,一個有教養,會尊重他人的孩子必是受人喜愛的,一個在自信與稱讚中長大的孩子,當他有了想法,他必將勇敢的去實踐!

我們要培育的是一個人,不是一個機器

丹媽一直認為,我們作為父母最大的修養,便是在準備對孩子惡言相向時靜一靜,想一想孩子也有自尊;準備對孩子大打出手時停一停,想一想孩子也會因此寒心。

教育中最忌諱的一件事,就是不把孩子當人。

而是當作了滑鼠,沒有按我們的命令指那點那,就覺得這孩子是壞了;

當作了容器,把知識道理用機械化的方式,填塞到孩子的腦子裡;

當作了流水線上的洋娃娃,和樣品比,哪一塊縫得歪了點,顏色淡了點,就被當作了次品。

我們要培育的是一個人,不是一個機器。

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的內動力,而不是孩子的順從力。

真正的教育是“身教”不是“說教”,是“建議”不是“強迫”;

是不隨意把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尊重差異;

是遵循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不揠苗助長;

是當孩子與你意見相左,你也願意先放下己見,耐心傾聽他的世界,如果他有道理,你願意給他一定的自由和空間去實踐,陪他面對挑戰之後的成與敗。

是高中時我偷偷去拉了頭髮,我媽很生氣,最後卻還是原諒了我,她說因為她想起,自己在年輕時也曾經不顧父母的反對,去燙了一次大波浪頭。

真正的尊重正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我們卻常常忘了:孩子也是 “人”。

每個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們不是寵物,僅僅滿足於被愛,被照顧。

一個孩子是長成只會討好的“物”,還是自尊自愛的人,這只取決於是否曾被我們飽含深情與尊重的對待過。

丹媽碎碎念 今天寫的這篇文章,其實和前天的文章主題類似,作為父母,我們到底想要孩子成才,還是成人? 想要偷偷懶,用權威的壓制把孩子逼成精英,還是多花點心思,讓孩子在內動力的驅使下,帶著興趣去學習?

叮噹現在還不到一周歲,遠沒有到叛逆的時候,但我潛意識總記住那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雖然小,但如果換做我是他,我會想要被這樣對待嗎?一這樣想,我就不會執著地去擰巴一些事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