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 如果你想做個輕鬆的母親。

我是一個12歲孩子的媽媽, 我不認為自己是個特別成功的母親, 但是我確信我是一個非常輕鬆的母親, 因為我用不著像很多媽媽那樣費盡心思去輔導兒子的功課, 或者算盡機關來誘惑兒子聽從我的教導。 從他三四歲起, 我就一直採取放羊似的養育策略, 但是, 兒子依舊好學上進, 成績優異, 並且日漸成為一個幽默風趣, 富於同情心, 社會交往能力、自學能力、組織能力都很強的令我非常省心的孩子。 從兒子三四歲起, 尤其上小學後, 我基本不怎麼管他,

Advertisiment
他完全處在一種自己管理自己的狀態, 但這並不妨礙我成為一個非常負責任的母親, 因為我所有的功夫都下在他3歲之前。 正因為有了這3年的鋪墊, 我才有了今天的輕鬆與愜意。

關於早期教育, 有太多的是是非非, 讓我們深感莫衷一是, 但是, 無論學術界如何爭鳴, 也無論父母們有著怎樣的體驗, 我仍然堅持認為, 合適的早期教育確實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 我不贊同那些所謂養育神童的說法, 我認為教育不僅僅是開發孩子的智力, 更重要的是要全方位地塑造孩子的心靈與行為模式。 畢竟智力只是孩子將來成才或者說讓孩子活得更好的因素之一, 並不是孩子成長的全部。 如果我們的教育能讓孩子多一分自信,

Advertisiment
多一分自我管理的能力, 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性格與良好的心態, 而父母也因此多一分輕鬆, 少一分煩惱, 那難道不是最成功的教育嗎?
每個孩子都是個獨特的個體, 有著他與眾不同的優勢與劣勢。 父母的責任就是給予孩子恰當的引導, 讓這個獨特的個體最大限度地發揮他的優勢, 並且終究有一天令為人父母者的我們為這個繼承了我們優秀基因的個體深感驕傲。 那麼作為父母, 我們究竟能帶給孩子些什麼呢?
●好的性格
●好的心態
●好的行為模式
●令孩子開心而有效的智力開發遊戲
●良好的自理能力
●自主學習的能力
●高尚的精神與充實純淨的靈魂
●藝術鑒賞力
●有品味的生活
……
我們還可以列出很多。
Advertisiment
所有這一切都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 教育的最高目標是盡可能早地達到“可以不教”的目的。 這種論點聽起來有些玄乎, 如果與3歲前的教育掛鉤就更顯得玄乎, 但是每位用心的媽媽確實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這個目標。 即便你養育不了天才或者幹才, 但是, 至少你可以儘早給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間, 同時也給自己一種比較輕鬆的生活狀態。 (文/ ilovekids)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