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可以理解小孩為什麼會希望我陪他玩;因為他是家裡的獨子, 從小到大都只有我陪他, 並沒有年齡相若的玩伴。 而且作為成年人, 當我們跟小孩玩的時候, 不多不少會比較遷就小孩;自然, 小孩會比較喜歡跟我們玩。 在某個程度上, 小孩是因為覺得跟我們在一起有安全感, 喜歡和我們黏在一起的感覺。 專家認為小孩不懂得自己玩, 絕大部份都是父母的責任。 因為父母的過度介入, 讓小孩變得太依賴而失去了自發性。
其實小孩的人際發展是有階段性的:
依賴期:年幼的寶寶會非常依賴父母,
Advertisiment
自主期:小孩到了兩歲左右, 開始要求什麼都要自己來, 開始追求獨立。
互助合作期:這個階段的小孩, 很多事情已經可以自己處理, 但是當遇到困難時, 他們會懂得找別人幫忙;這是社交能力開始發展的時期。 但是父母的過度介入會讓小孩停留或退化到“依賴期”。 譬如說:三歲的小孩想要畫畫, 父母卻給小孩太多的意見, 如要畫什麼、用什麼顏色等。 久了, 小孩每次畫畫都會依賴媽媽給他意見。
雖然我一直提醒自己, 小孩願意讓我陪他玩的日子可能就只有這幾年而已, 我應該要好好的珍惜;但是, 父母也需要有自己的時間, 自己的生活。 小孩過度依賴父母反而會影響親子關係。 而且, 小孩懂得自己找娛樂,
Advertisiment
更豐富的想像力
有一天小孩跟我說:“媽媽, 我想要畫畫, 但是我不知道要畫什麼。 你可以跟我說畫什麼嗎?”因為當時我在開車, 所以隨便的回他:“你可以畫樹啊!”誰知道, 他就真的只畫了一棵樹!我當時感到很詫異, 5歲的小孩應該是充滿想像力才對, 因為他們不會被常理所限制, 所以他們可以天馬行空的創作。 反而是我們大人的意見給了他們太多的局限。
發展健康的情緒
有一些成年人會很害怕自己獨處的時間, 所以會不斷的找別人陪伴。 但是, 其實這樣是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壓力的。 其實不管是大人或小孩, 我們的快樂本來就不應該建立在別人身上。 當小孩一直期待父母(或是其它人)可以陪他玩時,
Advertisiment
更自信, 更獨立
有一陣子, 我的小孩每次拼積木都會要求我幫他找零件, 有時候明明零件就在他眼前, 但是他還是會依賴我幫他找。 後來我鼓勵他自己找, 自己拼;雖然一開始他還是會找我幫忙, 但是慢慢他習慣了。 有一天, 他很高興地拿著他拼好的積木來跟我說:“媽媽, 我自己拼好了!我都不用你幫忙誒!”哪一刻, 我從他的臉上看到了自信。
鍛煉思考, 平靜心靈
其實小孩大部分的時間都有別人在身邊;在學校有老師、同學, 在家裡有父母、兄弟姐妹;有時候,
Advertisiment
當然, 我們也不能夠放著小孩不管, 讓他們整天都自己玩。 因為良好的互動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更可以增強小孩的語言能力。 所以我們的目標是要在“依賴”和“獨立”中達到平衡, 幫助小孩順利地進入“互助合作”期。
每天設定陪小孩玩耍的時間
雖然說要訓練小孩, 但是前提是要先滿足小孩的需求。 這個年齡的小孩還是很需要父母的陪伴, 陪伴小孩也是父母的責任。
Advertisiment
用計時器
為了避免之後和小孩的紛爭, 父母可以利用計時器來設定時間。 這樣, 父母可子把“停止”的責任交給計時器, 小孩便不可以耍賴了。
父母別插手
年幼的小孩會希望一直看到媽媽。 為了安全, 媽媽也應該陪伴在身邊;但是, 如果小孩願意自己玩時, 父母千萬不要插手。 我們只需要安靜的坐在他旁邊看書或是做自己的事情即可。
找適合小孩年齡的玩具
太簡單的玩具, 小孩會覺得無趣, 一下子就不想要玩了;難度太高的玩具, 會讓小孩感到挫折, 動不動就需要父母的幫忙。 所以父母必須要尋找適合小孩年齡的玩具,讓他們感到有挑戰性,又不會無聊。
培養小孩的興趣。音樂、畫畫、或運動都可以培養小孩的獨立性。當父母忙碌的時候,小孩會因為有了自己的興趣而不會感到無聊。
所以父母必須要尋找適合小孩年齡的玩具,讓他們感到有挑戰性,又不會無聊。培養小孩的興趣。音樂、畫畫、或運動都可以培養小孩的獨立性。當父母忙碌的時候,小孩會因為有了自己的興趣而不會感到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