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敷貼“三伏貼”起泡怎麼辦

三伏貼是指在三伏天採用具有刺激性的、溫經散寒作用的藥物貼敷穴位, 引起局部發泡, 甚至化膿, 中醫稱為“天灸”或“發泡療法”, 也稱“三伏貼”。

三伏貼的祛病原理是什麼?

“冬病夏治”是根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的原則, 利用三伏天皮膚鬆弛, 毛孔張開, 是調養人體陽氣的最佳時機。 三伏貼可疏通經絡, 調理氣血, 寬胸降氣, 健脾和胃, 鼓舞陽氣, 調節人體的脾肺功能, 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 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迴圈、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

敷貼“三伏貼”起泡怎麼辦?

貼藥後會感到局部發熱、發癢,

Advertisiment
這屬於正常反應, 說明藥物已起作用。 不同的人, 免疫力不同, 起泡的穴位也不同。 據觀察, 起泡的人療效更好, 因為這類人藥物滲透吸收得好。

有人貼敷兩小時後局部就會起泡, 這多發生於皮膚嬌嫩的兒童。 這時要去掉藥物, 如果泡小, 塗些碘伏, 避免感染即可。 如果泡大, 請到醫院用無菌注射器將泡內液體抽出。 一般一周以後, 起泡處會結痂脫落。

有些人貼了4個小時還沒感覺。 這主要是由於個人皮膚的厚度不同, 即使反應不強烈, 藥物也照樣能吸收, 這部分人可以貼6小時。

有的人起的是米粒大小的小水泡, 有的人則會起比較大的水泡。 如果水泡較小, 可以不作處理, 它自己會吸收;如果水泡較大, 時間長了其實也可以自己吸收,

Advertisiment
但泡皮破潰後會有感染的風險, 要注意創面的保護, 最好到市中醫院來處理, 先用碘伏消毒, 再用無菌注射器將水泡挑破, 然後塗百多邦、紅黴素軟膏、燒傷膏等藥物。 洗澡時請不要局部摩擦, 這樣處理後, 一般一到兩天就會緩解, 並逐步痊癒。

“三伏貼”貼敷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果

1、貼藥持續時間:每10天敷一次, 每次兒童以2小時為宜, 成人以4—6小時為宜, 可根據不同患者皮膚的敏感性、耐受力及藥物的刺激強度做適當調整。 孩子皮膚嬌嫩, 貼藥時間視情況適當縮短。

2、貼後護理:貼藥後, 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現麻木、溫、熱、癢、針刺、疼痛等感覺, 屬於藥物吸收的正常反應, 大多可以忍受。 接受三伏貼治療後, 一般應按規定時間把藥撕除,

Advertisiment
如若感到特別灼痛, 則可隨時撕除。 如果上述感覺劇烈, 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 須及時取下藥物, 並用清水沖洗局部。 若局部反應嚴重者, 請到醫院相關科室處理。 另外, 貼藥當天最好不要洗澡。

3、禁忌人群:孕婦、1歲以下兒童、敷貼局部皮膚有損者;疾病發作期如正在發燒、咳嗽等。

4、敷貼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海鮮、避免電扇直吹或在溫度過低的空調房間久待。

相關用戶問答